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篇 |
农学 | 241篇 |
基础科学 | 217篇 |
7篇 | |
综合类 | 589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54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基于量子遗传模糊神经网络的苹果果实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田间苹果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中彩色图像边界像素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影响苹果果实识别精度和速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量子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相结合的算法来识别苹果果实。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可调整参数初始值进行了全局优化,加快了网络学习速度,避免了传统BP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迭代次数多等弊端。实验表明:该识别模型高速且稳定,鲁棒性好,对于果实本身颜色不均匀样本正确识别率为100%,对自然光照引起颜色不均匀样本正确识别率为96.86%,对邻接图像正确识别率为94.29%,对重叠图像正确识别率为92.31%。 相似文献
33.
茶园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生晚霜的茶园中,试验研究了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启闭的防霜效果。在茶树萌芽前不同天数、降霜前和日出后不同时间,分别设定开始启用和启闭防霜机的处理,测定其对茶树生长、冠层温度和防霜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萌芽前20、15、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使新梢长度、芽密度和百芽质量均比对照增加20%以上;防霜机在降霜前2.0、1.5、1.0 h启动,对茶树防霜效果更显著,作用半径比对照增大60%以上;防霜机在日出后2.0、1.5、1.0 h延停,在开始的1 h内可平均减缓冠层温升45.76%,并减小茶树叶片光合强度的降幅。所以,晚霜时为保持茶树较好的长势和产量,应在茶树萌芽前不少于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且合适的启动和延停时机分别为降霜前1.0 h和日出后1.0 h。 相似文献
34.
35.
通用液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液力传动系统性能,研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特性。按照功率分流形式,将液力传动系统划分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型,在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图论化抽象的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开发出通用的传动系统动力学平衡方程组自动列写并求解,并编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结合计算实例,将2种结构模型在不同路况下的匹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前分流系统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特性受外载荷影响作用明显,因此不能忽略负载变化而单独研究这类液力传动系统的匹配特性。 相似文献
36.
37.
38.
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共振原理的压电共振型隔膜气泵.分析了共振泵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共振泵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获得影响共振泵输出流量的主要因素.设计了共振泵样机,使用激光测微仪测得隔膜片的放大位移约是同一支撑条件下的压电振子位移的5.3倍,设计了测量共振泵输出流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在不同的振动弹簧刚度、调整弹簧片刚度和隔膜片刚度下输出流量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实验测试表明:在输入电压为150 V、振动弹簧片厚度为0.6 mm、调整弹簧片厚度为1.4 mm、刚性传振活塞与隔膜片半径比为0.5和共振频率为230 Hz时,输出流量可以达到1 650 mL/min. 相似文献
39.
车外综合温度条件下典型冷藏车厢内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太阳直射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室外空气温度及车辆运行速度多个因素,采用2阶谐波傅氏级数表达的车外壁面温度函数作为车厢外侧的边界条件,利用热工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4种典型冷藏车隔热车厢对温度的衰减与延迟作用,以及厢内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厢的隔热材料不同,对车外综合温度的延迟时间与衰减倍数不同,厢体热惰性指标、热阻越大,延迟时间与衰减倍数相应越大;车辆行驶方向、隔热材料不同,车厢体内壁面温度也不同,但都按照正弦规律波动变化,且厢体内壁面温度逐时变化值接近厢内设定空气温度。车厢内的热稳定性主要由厢体隔热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指标决定,由好到差依次为真空绝热材料厢体、挤塑聚苯乙烯厢体、聚氨酯隔热厢体、聚苯乙烯隔热厢体。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