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结构在进入壳顶幼虫期时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父本遗传物质从杂交贝基因组中丧失。  相似文献   
3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3.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4.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为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银鲳鳃组织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下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热滴定法制备银鲳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初步探讨了银鲳的进化程度。实验银鲳为70–80日龄,体长为7–9 cm,设置3个重复组,每组3尾银鲳。将银鲳暂养于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中4 h,剪取鳃组织制备染色体标本。该实验方法避免了对银鲳离水操作造成的物理伤害,确保银鲳在活力正常的前提下获得实验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银鲳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为2n=2SM+10ST+36T,其染色体臂数(NF)为50。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的核型特征。由于研究对象为未性成熟银鲳幼鱼,无法分辨雌雄,因此,尚不能确定银鲳是否存在异形性染色体,有待性成熟之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5.
分别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3种血细胞胞内酶: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并对血细胞酶反应阳性率作了统计。结果表明,3种扇贝血细胞ALP阳性率相差不大,海湾扇贝为46.6%,虾夷扇贝为42.4%,栉孔扇贝为36.8%;3种扇贝血细胞POD阳性率相差较大,栉孔扇贝阳性率高达50.2%,海湾扇贝为44.2%,虾夷扇贝仅为17.2%。3种扇贝血细胞PO孵育反应后,由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PO反应活性很低,瑞氏染液复染后,无法区分阴性、阳性细胞。实验中仅对栉孔扇贝PO阳性率进行了统计,栉孔扇贝血细胞PO阳性率为39.3%。  相似文献   
36.
用Bouin氏液固定、连续石蜡切片方法,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在授精后25min,以60mg/L的6-DMAP处理栉孔扇贝受精卵15min,有效地破坏了纺锤体结构的形成,抑制了第2次减数分裂进程,致使受精卵内形成两种核相:一种是1个大的二倍性雌核和1个雄核;另一种是两个单倍性的雌核和1个雄核。不论形成几个雌原核,它们都能与雄原核相互靠近,在卵轴中央核膜逐渐发生融合,形成合子核,三倍体的合子核在卵内所占体积明显较二倍体的大。继而,合子核经过DNA复制,最后凝缩成染色体,发生有丝分裂,其过程与正常二倍体相同。  相似文献   
37.
DNA条形码旨在通过PCR技术获得一段DNA序列,在物种水平上对现存生物类群和未知生物材料进行识别和鉴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是常用DNA条形码基因之一,为研究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贝类系统进化中的评估效果,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60个贝类物种的353条COI基因序列,通过聚类法构建了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同时还对7个物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进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COI基因引物在大多数贝类中通用性较强,除在珍珠贝目中的扩增效率只有10%以外,在整个研究中扩增效率达到82.7%;60个物种中除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和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等8个物种在进化树中的进化地位与传统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差别外,其他物种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对7个物种、共26个地理群体的聚类分析发现,COI基因基本能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群体进行聚类,只有极个别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存在聚类混乱现象。综上所述,COI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贝类物种鉴别和系统发育研究,丰富了COI基因在物种鉴别应用中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8.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获得10550条微卫星标记(SSR),检出率为8.2%,平均9.01 kb出现1个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36对能够稳定扩增的引物,并利用已获得的36对SSR引物对青岛海区栉江珧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共产生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3.5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7、0.604和0.526,表明青岛海区栉江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的EST-SSR标记和群体遗传信息为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0.
Dmrt1是Dmrt双性和mab-3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生殖细胞分化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其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别分化中的表达调控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Dmrt1的序列特征;采用半定量PCR (RT-PCR)检测了Dmr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