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树冠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冠是动物栖息的理想场所之一。该文综述了树冠节肢动物的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树冠附生植物和树干皮等节肢动物区系,同时对日本红雪松、美国水青冈、北美黄杉和异叶铁杉等代表树种树冠的节肢动物种类组成进行报道。树冠分布的主要节肢动物有蜘蛛、昆虫和螨类,其中绝大多数为昆虫,其食性主要为植食性、腐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   相似文献   
22.
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卵块离体培养法,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块中分离筛选到1株类酵母菌菌株,命名为34号菌株。比较34号菌株与直接从褐飞虱虫体内分离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 like symbiotes, YLS) 26S rDNA序列同源性,并将结果在GenBank 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结果显示两种菌株都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的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初步表明分离所得34号菌株可能为褐飞虱内共生菌的一种,同时也说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可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23.
采用姬姆萨染色空气干燥压片法, 对花蝽科小花蝽属中国小花蝽的核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单倍染色体组成为n =11A +X (Y)。根据性染色体行为和系统发育角度, 在花蝽科内中国小花蝽可能是进化者。图1 参8  相似文献   
24.
龙眼果皮发育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了果皮的解剖结构发育特点。果皮发育早期(花后10d前),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活跃,外果皮有凸起的皱褶结构,有大量的表皮毛分化。果皮发育中期(花后10~52d),细胞体积变大,表皮毛开始脱落,外果皮逐渐平滑,中果皮处有石细胞群和海绵状组织的分化。果实发育后期(花后52d后,假种皮快速膨大阶段),有木栓形成层出现,形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随着果实生长,木栓层出现局部破裂。龙眼果皮可划分为外、中、内3层。中外果皮在发生次生木栓化前,由外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和角质层组成;在形成木栓形成层产生次生结构后,外果皮则由周皮组成。内果皮来源于子房内壁的几层细胞,由一层内表皮细胞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几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果皮根据其组织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石细胞群、外层维管束和外果皮之内的薄壁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25.
材料与方法,1.1材料,鸡胚:9—11d低免疫鸡胚,购自鹅山市墟岗黄畜牧公司,种毒:鸡新城疫病毒珠海株,由华南农业大学禽病教研室保存.  相似文献   
26.
采用同株系二倍体、四倍体、八倍体紫锥菊进行大田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倍性紫锥菊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多酚类成分指标,八倍体母株种子萌发后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法进行倍性分析,以期为遗传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提供更多的材料选择。结果表明:随着倍性增加,株高变矮,叶长宽比和舌状花长宽比变小;每株分枝数以四倍体最高;一年生时二倍体的头状花序数和总花序数最多,显著高于四倍体和八倍体;二年生时四倍体的头状花序数和总花序数最多,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八倍体;二年生采收数据紫锥菊四倍体全株产量较八倍体高232.6%,二倍体全株产量较八倍体高187.1%;四倍体和八倍体的地上部、地下部总多酚含量、绿原酸含量、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含量均显著较二倍体高,八倍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绿原酸含量、地上部菊苣酸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八倍体子代实生苗倍性鉴定得到五倍体和非整倍体。对紫锥菊而言,八倍体倍性太高,其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状不具备优势,但在作为种质资源方面具有价值;四倍体表现优良,较二倍体效益高;获得的五倍体和非整倍体材料,在生产和作为遗传改良桥梁种方面具有价值,是紫锥菊整倍性和非倍性材料创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7.
根据1992~1994年古田山昆虫考察的结果, 在分析了古田山昆虫的区系组成、垂直分布、区系特征、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上, 提出古田山昆虫区系属东洋区性质, 区系成分具有古老性和特珠性, 群落结构较稳定, 特有种较丰富; 认为古田山昆六区系是地形、地貌和第四纪以前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纪冰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中国的菌蚊类昆虫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长角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迄今在中国发现的菌蚊总科(眼菌蚊科除外)昆虫4科103种,其中有1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2新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9.
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淀粉粒和树脂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较少,体积较小,树脂滴的数量也少。在树脂道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淀粉粒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树脂滴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树脂道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减少,体积也减少,而树脂滴的数量和体积均达到最大。淀粉粒和树脂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淀粉粒可能为树脂滴的合成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30.
广藿香2种表皮毛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广藿香的茎、叶上密集分布着腺毛和非腺毛2种表皮毛,二者的外部形态及发育过程明显不同.根据腺毛头部形状可把腺毛分为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二者均发生得很早,它们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一般在茎尖第1和第2片叶原基的原表皮细胞以及茎的1~2节间原表皮细胞中开始发生.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始细胞形成期、基细胞形成期、柄细胞形成期和头部的形成4个阶段.非腺毛的发生晚于腺毛,但发生时期却较长.它一般在第2对幼叶上开始发生,而且在成熟叶和具初生结构茎上也可发生、发育.原始细胞产生后,开始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基细胞核头部细胞,头部细胞经一次或多次分裂发育形成非腺毛的数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