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利用水仙花鳞茎盘切片在试管中诱导产生小鳞茎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对于提高小鳞茎的繁殖系数的诱导技术也已有了突破。但实现工厂化育苗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为了进一步探索水仙鳞茎试管快速繁殖技术,我们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继续进行基本培养基及附加物的筛选;小鳞茎诱导率的影响因素;试管苗的种植等研究,以期水仙鳞茎试管快速繁殖技术得到较为系统的资料,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1a生硬枝的饱满的芽作外植体,接种于N6附加玉米素1mg/L的培养基诱导成苗.芽苗切成带腋芽的茎段转入“中华”+Ⅰ、砂糖2%、琼脂0.7%、pH5.5的培养基中.每30-40d继代一次,在获得大量芽苗后,把其转入N6附加IBA0.4mg/L的培养基中生根成苗.健壮的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植到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并加强管理,成活率一般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汉果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再生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轴在改良的MS+4 mg.L-16-BA+1 mg.L-1IAA的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平均每瓶高达7.6个;单芽段一步生根成苗.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起源于胚轴形成的愈伤组织表层;不定根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14.
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技术对65份有代表性的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所筛选的Sangon引物中选取16个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10条(100%),表明65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46~1.000,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当D=0.847时,65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组第1组为非栽培品种,包括7号(栎叶枇杷)、1号(贵州野生)、5号(台湾枇杷)和8号(海南野生),第2组为栽培品种,这与传统分类法是一致的;但在栽培组中,各分组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中国枇杷品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橄榄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橄榄叶片为材料,进行橄榄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优化。试验表明,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适宜于RAPD分析。在25μL反应体积中,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为:18.5μLddH2O,0.5μLdNTP,2.5μlBuffer,1μL引物,0.5μLDNA模板,2μLTaq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经过多年试验,筛选出适于中国水仙试管育苗的“中华”培养基。附加 BA2.0ppm 和2,4-D0.1ppm 激素组合,对水仙小鳞茎的诱导率最高;砂糖代替蔗糖也获得较好的效果。不同材料可以影响小鳞茎的诱导率。小鳞茎可以不必诱导长根而直接移植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
柚杂交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官溪蜜柚和度尾文旦柚互交产生的杂交种幼胚为材料,研究离体胚再生植株的技术.结果表明:幼胚在MT培养基上直接成苗质量最好;子叶在MT附加0.25mg·L-16-BA+0.5mg·L-1ZT+0.01mg·L-1NAA固体培养基中产生不定芽;带子叶胚轴在MT附加1mg·L-16-BA+0.2mg·L-1IAA+1mg·L-1GA3的固体培养基中可提高其萌芽率,繁殖系数扩大了20倍以上;分化的丛生芽是试管微芽嫁接的良好接穗材料,将芽苗转移到1/2MS+0.5mg·L-1IBA+0.5mg·L-1NAA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壮苗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野生蕉3个自然居群(福州市闽侯十八重溪野生蕉—居群1,三明市尤溪野生蕉—居群2,福州市闽侯三叠井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居群3,)共8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4条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5条,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8.53%、57.53%、66.88%;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291±0.2705、1.2218±0.3284、1.2176±0.3239;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0782±0.1533、0.1337±0.1811、0.1318±0.202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199±0.2250、0.1795±0.2626、0.2051±0.2608.3个居群间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99,Nei's基因多样指数为0.190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62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635,说明3个居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分化系数.58.7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1.2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聚类表明,居群1和居群3先聚在一起,然后和居群2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叶片培养及其不定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罗汉果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定芽的形成进行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改良MS较为适宜,在附加6-BA1.0mg/L+NAA0.5mg/L+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中,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再生芽高达5.6个。叶片正面接触培养基的培养方式芽分化率达到90.3%。芽苗在1/2MS+NAA0.2mg/L+IBA0.5mg/L+蔗糖20∥L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发生根效果最好。硝酸银对不定芽分化具明显效果,分化率达到86.7%。细胞学观察发现,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紧密愈伤组织表层。  相似文献   
20.
以鱼腥草6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显微技术,对鱼腥草叶片的腺点和油细胞进行观察,发现鱼腥草不同居群间叶片腺点的密度、大小不同,油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