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 】机器学习模型在农作物分类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精度,但如何利用历史样本用于当前时间的作物分类是一个难点。迁移学习的核心思想在于找到已有数据与新数据之间的相似性,文章旨在探索迁移学习方法使用历史样本进行作物分类的可靠性。【方法 】该文以嫩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采样数据与遥感数据,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结合多种遥感指数,对2020—2021年嫩江市玉米与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分类;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以2020—2021年实地采样数据生成2022年的分类样本,用RF对2022年嫩江市的玉米与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分类。【结果 】(1)对2020—2021年玉米与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分类,RF的平均总体精度达到97.8%。(2)对动态时间规整方法生成的2022年玉米与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分类,RF的总体精度达到87.5%。【结论 】基于迁移学习的作物识别方法达到较高精度,具有实践意义,可提高历史时期样本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立体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自然和社会资源,从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水利资源,作物品种和栽培措施5个方面,对目前辽宁省60余种农业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用德尔裴(Delphi)法对高效模式和高产模式分别确定权重,提出了评价指标,共1级4项,2级16项极其权重和评价,并依权重总和,确定某一立体农业模式的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内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集成度差的弱点,根据物联网的技术规范,结合种质库的工作需要,设计了高度集成的辽宁种质库物联网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份栽培大豆和28份野生大豆品种,在盆栽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线性方程的构建,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一个高抗旱大豆品种铁豆36号和五个野生品种LYD01682、LYD02633、LYD01820、LYD02713、LYD01665,栽培种的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小麦区应以发展强筋、中筋小麦品种为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春小麦早熟种植区 ,年平均播种面积 2 1万hm2 左右 ,其中水浇地小麦面积 1 2万hm2 左右 ,旱地种植小麦 9.3万hm2 左右。水浇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朝阳、锦州、阜新、沈阳、辽阳、鞍山等辽宁西部和中部地区 ;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铁岭地区和沈阳市的法库县、康平县等辽宁北部地区。辽宁省年总产小麦 7亿kg左右 ,大部分为农民自食 ,每年还需进口或外调小麦1 5亿kg。辽宁省对面包粉、面条粉、饺子粉和饼干粉需求量较大 ,每年约需 6亿kg强筋小麦 ,生产面包粉和用做面条、饺子等的调和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全省面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个“中筋(SDS沉淀值中等)/强筋(高SDS沉淀值)”或“中筋(SDS沉淀值中等)/中筋(SDS沉淀值中等)//强筋(高SDS沉淀值)”杂交组合的5个F2衍生系统群在选择进程中杂种后代SDS沉淀值的分离表现.研究了杂种后代SDS沉淀值的遗传分离特点和选择方法,结果表明:(1)SDS沉淀值呈数量性状遗传,具有很高的遗传力。F1表型值从正负两个方向接近两亲中值,在分离中出现明显的超亲遗传。在99209、99190、99236、99201共4个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中,选育出SDS沉淀值比高值亲本辽眷10号(SDS沉淀值52.7)分别高出6.23、13.13、8.18和5.90mL的高代品系;(2)早代选择有效且重要,选择的关键世代是F3和F4代;(3)在杂种早期世代中,高SDS沉淀值的选株,后代容易分离出稳定的高SDS沉淀值品系,低SDS沉淀值的选株,后代一般不再分离出稳定的高SDS沉淀值品系;(4)在杂种后代选择进程中,高SDS沉淀值的遗传性稳定品系一般出现在F5~F7代。在杂种后代选择中,要重视早代选择,F2代可采用微量SDS沉淀值测定法.特别要注意F3、F4关键世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辽春15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85年利用品系“79069”作母本,品系“代186/6508”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耐旱性较好,耐干热风,生育后期灌浆好,较抗病。该品种1998年开始参加辽宁省春小麦区域试验,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辽春15号。(此品种选育第一完成人为孙淑兰)  相似文献   
18.
选用目前辽宁省主要推广高粱品种辽杂10、辽杂13、辽杂18、锦杂93、锦杂100、沈杂5共6个为试材。开花期测定高粱不同品种根部形态指标,研究高粱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地下部根系数量多,对高粱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高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对SSR引物对来自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963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变异141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变异范围4~11个。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是0.1326,范围是0.0016~0.9045。各地区间遗传相似度变幅为0.6730~0.8589,其中沈阳和铁岭的遗传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大连和鞍山、辽阳和鞍山;丹东和朝阳、抚顺和大连的遗传相似度最低。聚类分析中,14个地区共分为2个大类和4个小类,表明材料的遗传背景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2个野生大豆品种与青贮玉米进行混播栽培,研究其对青贮玉米饲草的产量及发酵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4%、16.53%;混播可提高饲草品质,可显著提高饲草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粗蛋白质分别提高17.51%、23.5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期间呈逐渐降低趋势,钙含量和磷含量在发酵期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