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瓜白粉病重发期高效药剂的选择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瓜白粉病重发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药前病情指数30以上的重发生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3 d防效为545%~634%,药后14 d防效为509%~600%,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最佳,药后3~14 d防效为592%~63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灰霉病也防效优异,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防效更佳。建议田间瓜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混发时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白粉病重发时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田间试验研究了零化学农药技术模式对红美人柑橘有害生物防控、果园昆虫生物多样性、果实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综合效益。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对柑橘园红蜘蛛、蚜虫等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柑橘园昆虫种群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方面,零化学农药使用区有害生物优势集中性指数最低,非靶标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自然控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每667㎡纯收益70348元,较常规防控区、空白对照区分别增6.46%、15.14%;经综合效益评价,每667㎡社会、生态效益分别为19040.7、24627.5元,说明集成应用零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可有效保障生产安全和果园生态安全,在柑橘绿色生产中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34.
<正>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使得抗药性等不利影响日益突出,生产上常用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对梨锈病防治效果下降。为筛选防治梨锈病的新型高效、低毒杀  相似文献   
35.
为筛选对葡萄霜霉病高效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新型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作用机理的5种药剂对露地栽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田间病情指数为34.0~49.5时进行一次性施药,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为稳定,药后3~14 d防效为51.9%~67.6%;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药后14 d防效均在68%以上,持效性较好;生物农药5%D-柠檬烯可溶液剂300倍液处理药后3~14 d防效51.3%~62.0%,与唑醚·代森联较为接近,也有较好的控病效果。推荐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使用5%D-柠檬烯可溶液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注意按照药剂推荐浓度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6.
黄曲条跳甲是蔬菜重要害虫,生产实践中亟需安全高效的控制技术和替代药剂.采用土壤处理方法,进行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防控直播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最佳667 m2使用剂量为5 ~6 kg,小白菜2叶1心期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69%以上,播后20~26 d防治效果为52.51% ~60.81%,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及联苯菊酯,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黄曲条跳甲幼虫及蝼蛄、小地老虎等其他地下部分为害的主要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7.
新型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乙嘧酚、小檗碱等2种新型杀菌剂对黄瓜自粉病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25%乙嘧酚悬浮剂、0.5%小檗碱水剂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50%翠贝悬浮剂的常规使用浓度;2种药剂在试验中未发现对黄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药剂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8.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9.
用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霉素对小菜蛾和菜青虫都有较好的速效性,三氟甲吡醚防效较差,其他各药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都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性,未见各药剂对蔬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未见对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AZ520、36%硝苯菌酯乳油等新型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新型杀菌剂不同浓度处理对长瓜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以750~1 000倍液防效更佳,药前田间病情发展较快的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5~7 d防效均在67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防效。同时未见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为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在实际生产中可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