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设置沟埋深度为20 cm(D2),30 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利用West提出的净碳排放方程对CK、D2、D3农田各项投入造成的碳排放和土壤碳累积及农作物碳吸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K、D2、D3稻麦轮作各项农田投入造成的碳排放量分别为9 018.19,6 459.9,7 162.86 kg/(hm2·a),表层0-28 cm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8 375.98,15 854.42,10 954.36 kg/(hm2·a),农作物年碳吸收量分别为10 912.42,12 863.95,12 585.51 kg/(hm2·a);农田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0 270.2,-22 258.5,-16 377.0kg/(hm2·a),与CK相比,D2、D3的相对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1 988.30,-6 106.81 kg/(hm2·a);D2、D3农业投入的碳减排量2 558.29,1 855.33 kg/(hm2·a)分别为碳增汇量28 718.4,23 539.9kg/(hm2·a)的8.91%,7.88%,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储碳减排能能力较常规还田强,其贡献优先排序是D2>D3>CK.  相似文献   
102.
外源硒对番茄采后成熟衰老的生理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亚硒酸钠(Na_2SeO3_)处理对采后果实成熟衰老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果实外观品质、营养物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浓度为25 mg·L~(-1)的Na_2Se 3_溶液浸泡处理后,在贮藏期第4天,对照组番茄的L*值含量为硒处理组的87.9%;在贮藏期第6天,硒处理组果实的MD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4%和93%;在贮藏末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抗坏血酸(Vc)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24、1.26、1.12、1.67和1.61倍,说明硒可有效保持番茄的色泽、硬度等外观品质,抑制Vc、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延缓MD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提高CAT、POD活性。  相似文献   
103.
蚕桑丝绸产业是蚕丝文化的载体,稳定蚕丝产业,筑牢产业根基,是传承创新蚕丝文化的前提.在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创新思路、稳定蚕桑产业,更好地继承发扬璀璨的中华蚕丝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里例举江浙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同行商榷.一是通过强化产业顶层设计、稳定桑园面积和饲养数量、实施...  相似文献   
104.
蒸汽爆破技术主要利用在高温高压下,水蒸气湿润渗入植物细胞纤维内部,并通过瞬间的压力释放,在压力急速下降的条件下,实现植物纤维细胞内部水分的液汽转换急速膨胀而产生细胞壁“爆破”效果。本文采用不同的蒸汽爆破条件对黄芪进行预处理,探究汽爆预处理对黄芪部分品质特性及多糖、活性物提取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黄芪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黄芪功能性成分提取、多糖制备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自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稻于1988年获得成功以来,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迅猛发展,尤其是1994年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实现对粳稻的高频转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目前,应用于水稻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一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法、电击法、PEG转化法等。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转化效率高、单位点插入比例高、后代表达稳定等特点已经成为水稻转化的主流方法,约占水稻转基因报道总数的80%以上。虽然国内外刊物时有转基因方法改进的报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的转化还受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部分粳稻品种和籼稻受基因型的限制十分明显,转基因效率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某些转基因程序过于繁琐,耗时长,成本高,不但导致效率低,而且长时间的组织培养诱发逆转座子转座引起无性系变异干扰了功能研究和育种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安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水稻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近5年中国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围绕不同水稻基因型高效转化体系优化及建立,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植株分化频率等诸多因素如水稻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农杆菌菌株和质粒载体、培养基组分、共培养时间、侵染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整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分别以粳稻和籼稻成熟胚、幼胚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转化方法,通过优化受体材料和愈伤状态、农杆菌侵染浓度和分化温湿度、工艺流程标准化等多种组分,突破了成熟胚分化难的技术瓶颈,整合了无选择标记等安全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粳稻和部分籼稻转化技术的标准化和工厂化,初步建立了安全、高效、规模化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尤其与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相比,在转化规模和转化效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为安全、高效、规模化是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的重大技术瓶颈。建立水稻主栽品种快速、高效、稳定的转化系统,开发安全型转化技术,开展多基因、大片段基因转化,实现转基因的定点整合和时空控制表达等是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选育为主的常规育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日益显示出优越性.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已成为现代育种学的三个方面.加快基因工程育种的步伐,是我国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2-7-6荔枝种子在40℃催芽1~8 d后常温催芽40 d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与长出胚芽天数,对照为室温条件下催芽.结果表明,40℃高温催芽4d对荔枝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超过4d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荔枝种子可耐40℃高温的临界时间为2d,超过2d种子的活力指数与相对胚根长迅速下降;高温催芽1~2 d对荔枝种子胚根生长抑制效果较小,当高温催芽时间大于4d时胚根几乎停止生长;40℃高温催芽1~2 d会推迟荔枝种子胚芽长出的时间,但能提高胚芽长出的整齐度,40℃高温催芽超过2d种子长出胚芽的整齐度开始降低,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荔枝种子长出胚芽的时间延后,整齐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防城港市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及现状,并提出监管对策,以期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文明的进步为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在现今时代下,经济是发展的第一要义,但是,从长远眼光上看,脱离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是盲目的,最终会因为与人们实际需求相背离而停滞。因此,在研究经济现象过程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要素。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资金融通等相关问题的学科,其教学以实际金融现象为蓝本,因此,用文化的视角来探析其教学思路更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茶叶作为商品还是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对此,本文立足于茶文化视角,先总结了茶文化思想中的教学理念,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现状,最后探讨了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通往黑岩角的路是险峻的无人区,你需要手脚并用,攀爬泅渡才能抵达。但艰险的路途之后,迎接你的是令人震撼的科幻般的美景。
  盐灶村的古银叶树群,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树龄最大者,而防御性极强的高岭古村,其建筑融合了西洋元素,使中西文化得到了意外的融合。
  在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大鹏所城,五年一度的打醮活动是军士后裔纪念先烈的方式,而这里独有的“普通话”,则是游子们迅速融入故乡的最好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