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91篇
  105篇
综合类   761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387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云南金线鲃属一新种--易门金线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云南省易门县大龙口地下河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易门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yimenensis Li etXiao,sp.nov。新种过去曾被认为是多斑金线鲃S.multipunctatus(Pellegrin)(1931),现经分子生物学测定,两者遗传距离13.4%,表明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独立种,形态学研究表明,两种有下列特征可明显区别:①新种侧线鳞70~79;Vs59~68;②鳃耙5~7;Vs 7~10;③新种口须长,吻须后伸达眼后缘,颌须后伸过前鳃盖骨达鳃盖骨下后,后者远不及此。  相似文献   
72.
广西高糖割手密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RAPD分子标记分析的方法,研究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份高糖割手密无性系在萌芽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小区茎数、单茎重上的变异较大、类型多,基于该6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1份割手密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对21份割手密无性系进行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发现这些高糖无性系间亦存在较丰富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将21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类群.本研究表明,21份广西高糖割手密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和主要性状的表型水平上均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3.
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研究了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芯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地内和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并研究了各龄幼虫在菜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斜纹夜蛾 龄幼虫在菜株上呈聚集颁上,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分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产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数样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幼虫在菜株上的分  相似文献   
74.
犀角金线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犀角金线纪SinocyclocheilusrhinocerousLietTao是作者前已描记的新种[李维贤和陶进能1994],属典型的洞穴鱼类。具有典型的适应洞穴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是研究第四纪鱼类对环境适应和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历史的好材料,有重要科学价值。同时,由于其形态特殊,头上长有一个骨质长角,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此,我们对犀角金线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该鱼种的发现和命名早在十年前,作者从事云南鱼类研究中就听到过许多有关头上长角的鱼的传闻,经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好线索,应有意识地进行调查采集。经过5年的调查访问,终于在19…  相似文献   
75.
青海豌豆与蚕豆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豌豆和蚕豆植株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24株,以豌豆Vp-1,Vp-4和蚕豆Vf-2,Vf-4,Vf-5,Vf-8菌株结瘤较好,随机取Vf-2,Vf-4,Vf-5,Vf-8,Vp-1,Vp-4分离菌株试验表明,中性偏碱范围结瘤较好。在pH4.0的条件下,对植株生长、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H9.0条件下,除接种蚕豆Vf-5和豌豆Vp-1菌株的植株下受影响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盐浓度在0.01  相似文献   
76.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利用喷雾法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质量比3∶2和1∶1进行复配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1和1.57;其他配比的增效系数在0.91~1.41,表现为相加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与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以质量比3∶2进行混配(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0、166.7和250.0 mg/L时对核桃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均在80.0%以上,分别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125 g/L+嘧菌酯2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62.5、216.7和325.0 mg/L时的防治效果相当;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0 mg/L的林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L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L的防治效果稍低。【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3∶2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为贯彻省委书记张庆黎关于林下经济批示精神,近期,河北省林业厅厅长王海洋赴邯郸、沧州、衡水等7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分析各类模式综合效益。他指出,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开展林、农、牧复合经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地资源向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综合利用转变,不仅大幅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还有效避免了林地种植“独木支撑”问题,让林农实现“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是“绿”“利”双赢的绿色发展模式。是切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一种使用简单装置分离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技术,该技术利用黄曲条跳甲成虫趋光、趋上的生物学特性,能够较好地完成田间所获黄曲条跳甲成虫与杂物及其他非目标昆虫的分离工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菌活性;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749、0.2325、0.5277和1.8572μg/mL,而嘧菌酯的抑制作用稍弱,EC50为18.5655μg/mL.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证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效,施药3次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对茎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0.0%、70.0%和80.0%以上,对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5.0%、75.0%和85.0%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和125.0 mg/kg的防效相当.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的田间防效较差.[结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火龙果溃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多重PC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多个核酸片段的PCR技术,具有高效快捷、成本低廉、适合大量样本分析与鉴定等优点.就多重PCR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种质、转基因植株、植物病害、抗病基因和植物育种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