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园艺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基质及生根剂浓度对五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5种园林植物为材料,进行不同基质与不同生根剂浓度对植物扦插生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月季、大叶黄杨最适宜的基质是河沙,小叶女贞、八角金盘最适宜的基质是珍珠岩,鹅掌柴最适宜的基质是混合基质.月季、大叶黄杨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3 000 mg/kg,小叶女贞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5000mg/kg,八角金盘、鹅掌柴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1000mg/kg.  相似文献   
2.
土壤镉活度模型与控制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红壤和赤红壤进行不同酸碱条件下镉平衡吸附-解吸测定分析,确定了这4类土壤镉元素吸附-解吸的特征曲线,验证了个体土壤中镉元素容量,强度与土壤酸碱度的基本关系;应用阳离子交换原理,综合土壤镉吸附,土壤pH值和沉淀作用对土壤镉活度的效应,提出了土壤镉元素吸附控制相理论,并建立了土壤镉元素容量-强度相关性复合模型,在模型中将土壤镉的活度区域分为容量控制相,吸  相似文献   
3.
桉树连栽人工林地的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藏量与次生阔叶林和厚荚相思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也出现下降趋势.传统的砍、烧、机耕整地使桉树林地的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林分组成单一,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也是桉树林地土壤有机物的养分库退化的原因.通过改变林分组成和施肥,可以控制人工桉树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提高人工林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主要工业用材林施肥技术研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证和确定了林木有效施肥条件和肥效目标.我国杉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为[10,18];林木施肥的最佳经济效益目标增量与立地指数和单位产出价值成正相关,与不施肥的产量、优势木的平均养分浓度及单位投入价值成反相关;在自然上壤肥力状况下,氮磷钾均为高目标肥效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6.
固液体系中Cr(Ⅵ)吸附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离子质量浓度25~100 mg.L-1和红壤吸附剂质量浓度50~150 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固液体系中Cr()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红壤具有较强吸附Cr()的能力,其吸附速率在初始2 h内很高,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并在10 h左右趋向于零.溶液起始Cr()浓度和吸附剂浓度对吸附速率有显著影响,随起始Cr()浓度增大,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起始吸附剂浓度增大,吸附平衡时间缩短.提出的红壤Cr()吸附的动态方程在样本检测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桉树立地生产力与养分生产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早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为研究林木生长和营养的动态函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在高起始氨氮浓度C0点和介质用量W0点上,吸附理论通式Qe=W0qmC0/[qmKw W0(qm-qe) C0]与其简化方程Qe=W0qmC0/[qm(Kw W0) C0]的适用性,测定了给定pH值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时NH4Cl溶液中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吸附量(Qe).在该试验条件下确定的蛭石单位介质吸附容量qm和介质系数Kw值分别为22 mg/g和15.5 g/L,人造沸石的qm和Kw的值分别为45 mg/g和8 g/L.在整个试验氨氮浓度C0和介质用量W0范围内,用该通式描述两介质刘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而简化方程仅在有限范围内即C0相对小或W0相对大时才适用.若给定预测相对误差(RD),则C0/qm(Kw W0)≤RD可作为简化方程应用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9.
林木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林木生长量(Y)对林木养分吸收量(X)的导数大于零的养分浓度(C)区间.依据林木的养分生产力方程1/C = (2/Cm) -[1/(CmXm)]X,当养分吸收量X等于有效吸收量上限Xm时,养分浓度C为有效浓度上限Cm;当养分吸收量X趋向于0时,养分浓度C趋向于起始浓度;由此给出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Cm/2<C<Cm.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与检验的结果表明,养分生产力方程在描述桉树树干中氮、磷、钾浓度与吸收量关系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运用回归分析求出的不同林龄桉树树干有效养分浓度区间的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抑制了两试验树种的生长,混交提高了桉树N营养水平,却降低了桉树P、K的吸收量.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可能由两树种间N的再分配和P、K的竞争的养分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