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77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连续两年人工诱导结果表明,提早诱导时间、暗期气温高低、光照期间破坏性高温天数是诱导Badila提早开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系)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品种鉴定推广、良种区域化的重要依据,也是育种成果迅速转换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云南省第8套甘蔗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材料)共13个,在全省11个主产蔗区于2001年进行品种繁殖,2年新植(2002、2003年)、1年宿根(2003年)的区域试验。现将区试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本套试验材料13个,分别是云蔗89/351、云蔗92/19、云蔗94/81、云蔗94/343、云蔗94/375、云蔗95/128、云瑞96/57、云瑞96/58、云瑞99/155、桂糖90/95、粤糖89/240、SP71/6180、新台糖2…  相似文献   
43.
甘蔗亲本创新与突破性品种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甘蔗亲本创新的意义着手,把亲本创新归纳为亲本改良、新亲本的创制和独立亲本系统的培育三个类型;并结合甘蔗育种的历史和现实,把整个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分为突破阶段和改良阶段,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蔗育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探讨了不同亲本类型的培育方法和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4.
国家第3轮甘蔗品种区试结果及高稳系数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全国第3套甘蔗联合区试种在我所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与甘蔗表现一致,高稳系数大的品种,变异系数小,公顷蔗、糖产量高;试验中云蔗92/19、粤糖93/159和云蔗89/351表现优良,川糖89/103和桂糖92/262表现较好;川宁85/78高稳系数较低,但水肥条件好时有不错的表现;闽糖86/2121、粤农91/854、福农91/4710、闽糖93/246、C25、粤糖92/126、桂糖93/103、福农93/3608和粤糖92/373等品种在性状表现上有缺陷。  相似文献   
45.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1 202份甘蔗杂交品种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方法3个层次探讨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26种取样策略;同时设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确定最佳的总体取样量。分组原则以原产地、种植区域、总体聚类进行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P)、平方根比例(S)、对数比例(L)和多样性比例(G)确定;组内取样方法采用聚类(C)和随机(R) 2种方法;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为5%、10%、15%、20%、25%、30%、35%、40%、45%和50%。应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表型方差等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聚类取样优于随机取样;总体聚类分组优于其他分组;在聚类取样中,平方根比例最好,在随机取样中,多样性比例最好;根据取样策略及总体取样量的分析结果最终确认按10%总体取样量,以总体聚类分组、按对数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组合,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总资源库。在此初级核心种质的基础上,加入极值材料和取样极易丢失表型性状的材料共计136份组成最终初级核心种质,占总资源的11.31%。  相似文献   
46.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以ROC22、云蔗 06–407、云蔗 05–211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磷浓度分别为0.2、1 000 μmol/L,分别记为P1 、P2)对3个甘蔗品种(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 06–4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比P2处理分别增加了19.50%、31.63%、11.11%、42.25%、14.21%、39.99%和36.31%,ROC22、云蔗 05–21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均低于P2处理;在P2处理下,ROC22 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在P1和P2处理下,云蔗 06–407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1 处理下,云蔗 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P2 处理下,ROC22、云蔗 05–211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7.
分别选用实生苗阶段不同丛有效茎水平品系120份和28个杂交组合不同成苗数实生苗840份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实生苗无性繁殖后出苗率、有效茎、丛有效茎和芽成茎数4个芽成茎指标在品系间和水平间的差异及广义遗传力,以及实生苗成苗数、成茎数和成茎率的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后出苗率和有效茎数、丛有效茎数、芽成茎数的品系间和水平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8、0.65、0.84和0.84;实生苗阶段丛有效茎数≥5的品系芽成茎指标总体显著高于4条及以下的品系,且主要为强丛生性品系,占61.29%以上;实生苗成苗数和丛有效茎数组合间的差异极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7和0.76,成苗数和丛有效茎数的遗传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成苗水平实生苗丛有效茎间的差异极显著,丛有效茎数随成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成苗数≥7的实生苗仅占30.24%,丛有效茎数≥5的实生苗仅占13.81%。  相似文献   
48.
国家第四轮甘蔗品种蔗糖产量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全国第四套甘蔗联合区试种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的蔗糖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稳定性参数评价的是品种的单一性状,高稳系数法评价的是品种的综合性状,用两种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可对品种进行客观的评价。试验中云蔗94/375和桂糖94/119表现优良;赣南95/108、闽糖92/505和粤糖96/244表现较好;云蔗95/128、粤糖91/1102和福农95/1702表现一般;福农96/0616、粤农91/600、桂糖95/53和川引97/1品种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49.
云蔗02-58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多年多次试验,该品系10月份平均蔗糖分可达13.99%,全期(11 ~3月)平均蔗糖分达17.26%,最高蔗糖分可达20.97%,早熟、高糖种性十分突出.该品系兼具有效茎多、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和脱叶性好等优良性状.可在蔗区热量充足、水肥条件好的蔗地作为特早熟高糖品种推广应用,同时可作为特早熟、特高糖基因源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50.
采用DTOPSIS法对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优的是云蔗03-258、德蔗03-83、云蔗03-103、德蔗03-68、赣蔗95-108和云蔗02-2332,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云瑞03-902综合性状较差,不宜在开远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