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土壤中克百威残留检测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土壤中克百威残留量的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试剂盒,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mg/L,4种水样的批内、批问、整体变异系数均低于7.72%,回收率的范围在93.97%~97.92%.试剂盒在4℃或-20℃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2.
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不良现象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领导班子合力内涵及合力建设的关键点。解析高校领导班子合力形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磷在水稻-水-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及消解情况,探讨了三唑磷的消解与环境温度、光照及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于水稻苗期喷施药液,0~3 d内三唑磷主要分布在田水和土壤中,第7 d至试验结束时则主要吸附、积累于水稻植株中;三唑磷在水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45、1.56和5.24 d,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PPPPP<0.05)。  相似文献   
64.
毒死蜱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毒死蜱处理土壤,其降解速率不同。10 mg/kg处理未灭菌土壤时的半衰期为79.2 d,100 mg/kg和1 000 mg/kg处理土壤时,半衰期分别为91.8 d和278 d;而灭菌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未灭菌土的3~4倍,1 000 mg/kg药液处理灭菌土时毒死蜱的半衰期长达672.3 d。  相似文献   
65.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 ,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 ,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 ,施药技术 ,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 ,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建立简单、快速测定毛豆样品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过PSA净化,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 ECD)测定苯醚甲环唑的浓度。毛豆仁和带荚毛豆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0.8%~102.5%和83.6%~106.2%。用该法检测了来自杭州等4个产地的68个批次样品,其中20个毛豆仁样品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0.02 mg·kg-1,48个带荚毛豆样品中有13个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大于0.02 mg·kg-1;苯醚甲环唑主要残留在毛豆荚中,去荚可降低毛豆仁苯醚甲环唑残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运用超高效/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异草酮在大豆、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大豆地环境中异草酮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大豆、大豆植株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硅镁型吸附剂柱层析净化后,用UPLC-MS/MS检测。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最低检出浓度大豆为0.002 mg·kg-1,大豆植株为0.004 mg·kg-1,土壤为0.001 mg·kg-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7.9%~105.1%,变异系数在3.4%~10.1%。进行室外田间试验,研究异草酮在大豆、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5 d和3.9 d;按推荐剂量(2 250mL·hm-2)喷雾,施药1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异草酮在土壤和大豆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  相似文献   
6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在世界范围内对葫芦科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其危害症状因寄主而异,包括严重花叶、变色及畸形。运用RT-PCR技术,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进行分子鉴定,并与其他CGMMV分离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以14个不同的葫芦科品种为试材,在苗期人工摩擦接种CGMMV,通过Dot-ELISA技术对接毒幼苗进行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浙江杭州)CGMMV分离物与我国其他省份(海南、广东、辽宁、安徽)及韩国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为99.9%~100%,与来自中国浙江杭州地区(建德、萧山)、江苏、山东的分离物相似度为99.5%~99.6%,与俄罗斯、美国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相似度在95.3%~95.4%之间,表明本实验分离物可能与同源性较高的其他地区的分离物具有相同的侵染来源。抗性评价结果显示,在西瓜的9个品种中,浙蜜二号、丰乐五号为中度抗病,而最易感病的品种是抗病京欣,为中度感病;而在其他瓜类品种中,黄瓜津优一号和津绿一号为中度抗病;蒲瓜浙蒲六号和青蒲一号分别表现为低度感病和中度感病;瓠瓜圆瓠一号表现为低度感病。  相似文献   
69.
雾滴体积中径与施药量对毒死蜱在棉花叶片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治棉花病虫草害中 ,普遍采用高容量喷雾技术施药 ,施药量往往超过 60 0L·hm 2 ,甚至多达 1 5 0 0L·hm 2 。研究表明 ,这种施药方法的农药利用率很低 ,大约有 60 %~ 80 %的农药因使用不当而浪费 ,施药后到达害虫靶标的不足使用量的1 % ,只有约 0 .0 3%的药剂起到杀虫作用。低效率的使用导致较差的防治效果 ,防效不理想反过来又促使农民不断加大用药量 ,盲目增加用药次数和混配。当前 ,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已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农药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农田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棉花作物上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抗药性日趋严重 ,天敌…  相似文献   
70.
多菌灵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稀盐酸和甲醇混合溶液提取柑橘和土壤样品中的多菌灵,并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土壤0.025mg/kg;果肉、果皮和全果0.010mg/kg。添加回收率在80.1%~105.4%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田间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柑橘中降解较土壤中缓慢,半衰期可达35d。按推荐用药量施药,对于橘肉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