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6篇
  19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机动车远近光灯变换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单片机和无线电接收发射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器工作稳定,容易实现等特点。该系统能有效减少交通故事发生。  相似文献   
62.
不同栽培方式对菜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芹菜、西兰花、生菜和胡萝卜为供试作物,分析比较了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特别栽培和常规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常规栽培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48.6%、42.9%和26.6%,并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在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下比常规栽培显著提高17.4% ~38.8%,且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下土壤转化酶活性比常规栽培有所提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影响作用的大小为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特别栽培>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63.
构建“三段式”体系,培养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已实施两年多,根据立项指南,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制定了集中进行五大类基础课程教育,导师制形式的模块课专业教育。结合用人单位的研究开发项目进行半业设计(论)的三段式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4.
扰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性质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研究了扰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性质演变。结果表明,扰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物理性质逐渐改良。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呼吸呈上升趋势。全磷和全钾变化趋于稳定,速效磷和速效钾随着植被恢复演替在前期呈现增加的趋势,随后又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在恢复过程中,土壤的熟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选取露地樱桃番茄酸性土壤为试验对象,分别施用复合肥、复合肥-改良液追肥,比较分析改良液配施下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铜、锰、锌、铁含量及其在樱桃番茄植株新叶和果实样品中的含量变化趋势,探讨改良液配施对露地酸性土壤、植株和果实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液配施追肥的试验区土壤pH提升了0.3个单位,复合肥单施追肥的对照区土壤pH下降了0.2个单位;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的增加,试验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有效铜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交换性镁、有效锰、锌、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改良液施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植株缺素或过量的危害,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于露地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66.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有机、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的菜豆产量仍是最高的。硝酸盐含量是常规〉有机〉特别,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也都是常规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其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特别和常规栽培下的速效磷含量,但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特别和常规栽培,有机栽培下土壤pH变化相对小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7.
栽培方式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有机、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的菜豆产最仍是最高的.硝酸盐含量是常规>有机>特别.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也都是常规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其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特别和常规栽培下的速效磷含最,但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特别和常规栽培,有机栽培下土壤pH变化相对小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8.
AB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生物特征和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促进开挖土壤的改良以及将微生物肥应用于退化土壤的修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专利产品AB菌生物有机肥对开挖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菌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C、N的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施用AB菌肥的土壤中磷细菌总数高于未施用的4~6倍,固氮菌约为4~7倍,钾细菌约为5~8倍;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0.6~0.8倍、0.8~1.4倍、2.5~3.2倍、0.3~0.9倍;脲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0.4~0.5倍、1.7~2.1倍、0.4~0.7倍;有机质、微生物量C、N含量分别增加了1.1~2.0倍、0.8~1.7倍、3.1~7.6倍。未施用的土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以上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69.
减贫视域中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益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而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益贫、减贫和脱贫的理想载体。可以认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流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了极为可取的发展路径。本文阐述了在农业和农村领域中,农村合作组织的益贫性及其益贫功能所在,同时指出易为人们忽视的农村合作组织益贫价值的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70.
以我国10个大豆育成品种重要家族的179个品种为材料,选用161个均匀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采用PowerMarker Ver. 3.25软件分析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与特异性。结果表明,161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697个等位变异,单位点变幅为5~24个,平均10.5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549~0.947间,平均0.832;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表明,179个品种可归为6大类11小类,同一家族的品种有聚为一类的趋势。品种间亲本系数和遗传相似系数显著相关(r = 0.67);山东寿张县无名地方品种(A295)、即墨油豆(A133)、滑县大绿豆(A122)和铜山天鹅蛋(A231) 4个家族亲本系数和相似系数均较小,遗传基础较宽广;矮脚早(A291)、上海六月白(A201)、奉贤穗稻黄(A084)和51-83 (A002) 4个家族亲本系数和相似系数较大,遗传基础较狭窄,这与选择育种品种较多有关;东北白眉(A019)家族与其他家族间的亲本系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最小。家族间特异性分析表明,东北白眉(A019)家族和其他9个家族地理距离较远,存在较多互补、特有、特缺等位变异;而III区和II区地理位置较近,种质交流较多,两区家族间特有、特缺等位点数较少,其中A002、A231和A122三个家族无特有等位变异,A084、A201、A034和A231四个家族无特缺等位变异。本研究结果对拓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