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丹红3 号’是以自交系‘粉红1 号’为母本,自交系‘红皮6 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南瓜 新品种,早熟,坐瓜性好,商品瓜率高,单瓜质量1.0 ~ 1.5 kg,瓜形扁圆、红皮有浅黄条斑,外形美观, 肉色橙黄,品质好,田间表现抗病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尤其适宜在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2.
栗味南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 curbita)中印度南瓜(C. maxima Duch.)类型的品种。由于栗味南瓜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3] 。栗味南瓜性喜冷凉, 耐湿耐热性稍差,在广东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病,且产量不稳定,只有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促进栗味南瓜生产的发展。 1 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耐热性较好的品种,确保果实商品性,如龙鑫丹、丹红 3 号等。  相似文献   
23.
水稻核黄素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黄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黄素合酶(RS)是核黄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水稻核黄素合酶基因(OsRS),并将其在Escherichia coli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包涵体),先用6 mol/L盐酸胍将其溶解,再用8 mol/L尿素透析,将获得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OsRS和提取的水稻叶组织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确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深入解析水稻中核黄素合酶的催化活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广蜜1号’是以自交系‘早选1号’为母本,‘长青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南瓜新品种。一般单瓜质量3.5 ~ 5.0 kg,大者可达10.0 kg以上。瓜短棒锤形,成熟时瓜皮色棕黄,外形美观,肉色橙黄,品质好。早熟,坐瓜性好,丰产,商品瓜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华南、华中、华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5.
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引起黄瓜疫病的爆发,对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广东各黄瓜主产区的黄瓜疫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的病原,并测定该病原菌对不同瓜类蔬菜的致病力,为瓜类疫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从广东各黄瓜主产区感染疫病的黄瓜茎、叶上分离到疫霉菌共8份,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比对研究。发现广东各黄瓜主产区的疫霉菌均为瓜类疫霉(P. melonis),人工接种对其致病力研究发现,该疫病菌对黄瓜、印度南瓜、节瓜、冬瓜致病力较强,而对丝瓜致病力较弱。明确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的病原菌是瓜类疫霉(P. Melonis),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原菌对不同瓜类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瓜类疫病的防治及抗疫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筛选与皮色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墨绿无斑果皮自交系CMO-1(P1)和浅绿有斑果皮自交系CMO-97(P2)为试验材料构建F_2遗传群体,对果皮颜色pc(pericarp color)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将定位区间内的SNP分子标记转化为dCAPS分子标记进行开发及应用。结果表明,浅绿有斑果皮对墨绿无斑果皮表现为显性,由1个显性单基因控制。此外,利用前期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了1个与中国南瓜果皮颜色性状和斑纹性状连锁的基因位点,2个性状可能由同1个基因控制。将此基因定位在具有最高表型解释概率的标记R1_47757附近,两侧翼标记为R2_47028和R2_63809,遗传距离为1.86 c M,物理距离为145.13 k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段存在32个预测候选基因。同时,根据检测到的与皮色性状相关基因位点内的SNP分子标记信息,设计dCAPS分子标记引物,经过PCR扩增及酶切验证,开发出2个扩增效率高、稳定性好的dCAPS分子标记,根据酶切带型可以准确的将F_2群体中的墨绿无斑表型和浅绿有斑表型区分开,且可以用于鉴定中国南瓜自交系材料的果皮颜色。本研究结果为南瓜果皮颜色的形成机理及开展南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在南瓜中合成酮基类胡萝卜素的功能,采用农杆菌介导瞬时表达技术,将含有衣藻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CrBKT的pBI121-CMTPCRBKT载体和pBI121对照载体的农杆菌菌液注入授粉后2、5、10、15和25 d的南瓜果实中,3 d后观察发现,授粉后2和5 d的果实转化后果肉呈微红,其中授粉后5 d的颜色较深,而10 d以上的无红色色素积累。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色素成分,发现积累的红色色素为酮基类胡萝卜素角黄素和虾青素。与对照相比,注入CrBKT基因的授粉后2和5 d的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5 d的幼果约增加了1/3,且含有106.31μg·g~(-1)酮类胡萝卜素,其中角黄素占80.65%,虾青素占19.35%,而授粉后10 d以上的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PCR扩增表明转化组织中表达了该基因。结果表明,CrBKT基因只能在授粉后5 d以内的幼果中表达,并将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酮基类胡萝卜素;随着果实成熟,菌液在果肉组织中无法渗透而阻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粤秀 3 号’黄瓜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抗病及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华南地区推广面积较多的品种,本研究以期为其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方法】利用 200 对 SSR 引物,根据杂种带为父母本互补带型的原则,对‘粤秀 3 号’黄瓜及其亲本进行特异性 SSR 标记物的筛选。将种子纯度鉴定结果与田间生物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鉴定所筛选 SSR 引物的准确性。选取‘中农 108’‘园丰 6 号’‘津绿 5 号’‘中农 8 号’‘津研四号’5 个黄瓜品种种子及其他 49 份黄瓜种质材料,与‘粤秀 3 号’黄瓜品种同时检测,对所筛选的 SSR 引物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从 200 对引物中筛选出符合父母带间成互补带要求的两对 SSR 引物(3B-10 和 2B-41)。3B-10 引物经 PCR 扩增后产生 160 bp 的母本特异条带(P1-A)及 190 bp 的父本特异条带(P2-B),测序比对这两条特异性条带,发现 P2-B 在 49~79 bp 处比 P1-A 多了 5 个 6 碱基的简单重复序列。2B-41 引物经 PCR 扩增后产生 218 bp 的母本特异条带(P1-C)和 206 bp 的父本特异条带(P2-D),经测序比对后发现,与 P2-D 相比,P1-C 在 120~131 bp 处有 12 个碱基的缺失。表明两对 SSR 引物均可有效区分‘粤秀 3 号’杂交种子及其父母本,可快速准确地鉴定‘粤秀 3 号’黄瓜种子纯度。此外,两对 SSR 引物的种子纯度鉴定结果均与田间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两对引物均可有效区分‘粤秀 3 号’黄瓜种子与‘中农 108’‘园丰6 号’‘津绿 5 号’‘中农 8 号’‘津研四号’5 个黄瓜品种种子及其他 49 份黄瓜种质资源。但 3B-10 在 49 份种质资源中多态性较高,故 SSR 标记 2B-41 更适用于‘粤秀 3 号’的真实性鉴定。【结论】3B-10 和 2B-41 两对 SSR 引物可快速、准确、有效地对‘粤秀 3 号’杂交种子纯度进行鉴定,鉴定操作较简单、成本较低,可替代传统杂交种子纯度鉴定的方法,其商业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