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71.
吴少辉  叶伟娟  于新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103-105,114
以河蚬为原料,水解度和苫味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酶法水解河蚬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河蚬蛋白的较优水解酶为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多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按1:2:1 (W/W/W)合同时水解,酶用量0.7%(W/W)、料液比1:2(W/V)、55℃、pH6.5、水解6 h,水解度达5.92%,苦味评分为4.制得的水解液水解度较高,溶液澄清透明,气味较好,具较少腥苦味.  相似文献   
72.
洛麦40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于2008年以矮秆大穗小麦品种洛麦23为母本,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周麦2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矮秆抗倒、高产、广适小麦品种,于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3年通过江苏省引种。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中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超滤膜分离工艺。[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3 kDa)对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转速、浓缩比、pH及操作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超滤膜分离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4 500 r/min、浓缩比30%以及pH 11,其中转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为膜超滤分离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 ,对旱地小麦新品系洛旱 2号的播期播量二因素优化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在播期与播量合理配置情况下 ,才能获得高产 ,并得出亩产高于450kg的最佳技术组合 :播期为 1 0月 1 1~ 1 2日 ,播量为 7kg/亩  相似文献   
75.
河南省近15年小麦区试高产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1989~2004年河南省高肥区试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15年来,高肥小麦区试产量呈递增趋势,随着产量的增长,三要素中千粒重的增长最多,其变异系数也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和公顷穗数。通过对15年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5年里,冬性品种的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公顷穗数;春性品种的公顷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冬性品种应在相对稳定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其千粒重,春性品种应在保证相对稳定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大其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76.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旱6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连续3年,该品种在各级多点试验、示范中连续夺魁,取得了5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该品种一般产量为6000~6750 kg/hm2,最高可达825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77.
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国家的532个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位点上不同的等位变异对品质性状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亚基1、2*、17+18、5+10、GluA3f、GluB3b和GluB3g对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亚基N、1、14+15、17+18、7+8、2+12、3+12、4+12、GluB3d、GluB3f、GluB3h和GluB3g对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从亚基对品质性状的综合影响来看,1、17+18、GluA3f、GluB3g和GluB3f可作为优势亚基。具有1、17+18、2+12和1、17+18、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的品种(系)综合品质性状显著优于含有N、14+15、2+12亚基组合的品种(系);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GluA3c、GluB3g,GluA3d、GluB3g和GluA3f、GluB3b品种(系)的综合品质性状显著优于含有GluA3b、GluB3j亚基组合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78.
正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惟平均单产较临近省份低,其原因是旱地麦田的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旱地受自然降水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各种建设占地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复种指数提高,致使干旱缺水愈加突显,旱地小麦产量变幅加剧。为  相似文献   
79.
为进一步完善水旱协调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充分灌溉、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旱作雨养产量比较和干旱棚抗旱性鉴定3种生态环境4种处理,分别研究了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应性状相关关系及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1)产量比较试验中,小麦的抗旱性与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较大正相关;在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条件下,小麦抗旱性与单株次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较大正相关;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抗旱性与农艺性状则无显著相关。(2)按照育种目标,充分灌溉条件下单株选择田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单株成穗数、穗长、株高,旱作雨养条件下,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穗长、单株次生根数。(3)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性状的遗传力有所不同,穗长、株高、千粒重、基部不孕小穗在水旱两种环境下遗传力较高,因而具有双重的选择高效率,易于早代进行双重选择;遗传力高、易于早代选择的其他性状,在旱作雨养环境下为顶部不孕小穗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在充分灌溉环境下为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而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0.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02~2003年对河南省不同习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籽粒灌浆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有重要意义;播期对不同习性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但早播时冬性小麦洛旱2号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春性品种豫麦18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因此,在河南生态条件下,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冬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4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