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1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我们在多年棉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所取得的各棉虫防治指标、生活史、发生规律、防止措施等研究成果,协调组建了棉虫综合治理模式,旨在利用农田生态调控,辅之以化学防治,控制棉虫经济阈值之下。并于1988年,在太康县朱口乡建立了500余亩示范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相似文献   
83.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4.
在山西临猗进行了枣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组建"冬剪残桩、寄生蜂释放、性诱剂诱捕、生物制剂喷施"为主要措施的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人工大量释放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绿盲蝽性诱剂等技术后,冬枣幼果(疏果前)和果实(疏果后)受害率在绿色防控园分别为14.4%和4.2%,与农户常规防治园的差异不显著;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若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7.5%,显著高于农户常规防治园的6.2%;每公顷枣园总计诱集到30 749头绿盲蝽成虫,平均每个诱捕器能诱捕到绿盲蝽成虫(683.3±23.1)头。6-8月绿色防控园绿盲蝽的数量(5.05±0.86)头/百枝,显著低于农户常规防治园(12.71±2.22)头/百枝。绿色防控技术完全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了枣园绿盲蝽的种群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85.
华北北部地区二代棉铃虫成虫迁飞行为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迁飞习性是棉铃虫区域性灾变的生物学基础,明确棉铃虫的迁飞行为对发展预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2000年7~8月华北地区棉铃虫大发生期间,利用昆虫雷达和空中诱虫灯在河北省廊坊市观测研究了棉铃虫成虫的迁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棉铃虫相比,高空棉铃虫具有明显的迁飞昆虫生理特征.棉铃虫成虫一般在日落后30 min(20:00)左右大量起飞,种群密度在1 h后达到峰值.此后,随着成虫的大量迁出,空中密度逐渐下降.棉铃虫成虫从低空到高空起飞过程中位移方向多呈顺时针旋转,借助夏季盛行风飞行.成虫飞行成层多集中在200~300m高度,最高可达1000 m.多数个体位移速率35~45 km/h,整个夜间的迁移活动持续7~8 h,迁移距离大约250~450km.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棉铃虫对3龄幼虫呼吸速率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10~6和1×10~8分生孢子/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高浓度处理幼虫前3d的呼吸速率较对照下降幅度缓慢,但从第4d起呼吸速率明显下降。低浓度组在处理后的前2d呼吸速率上升,随后逐渐下降。总体上,白僵菌侵染后棉铃虫幼虫的呼吸强度较对照呈先显著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变化。处理后1~2d棉铃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数及食物转化率(ECD)、利用率(ECI)等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4d后棉铃虫取食减少,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ECI和转化率ECD出现负值,并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87.
中黑盲蝽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取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黑盲蝽在主要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刺探行为,为评价寄主抗虫性和寄主选择习性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EPG技术研究中黑盲蝽在菜豆、苜蓿、甘蓝和小麦以及棉花的生长点、子叶、真叶等器官上的取食特征。【结果】 中黑盲蝽在各寄主上的刺探电位波形由Ⅰ波、Ⅱ波、Ⅲ波和Ⅳ波4部分组成。Ⅰ波表示口针的刺入;Ⅱ波表示口针在撕裂植物组织和细胞,并向外分泌唾液;Ⅲ波表示取食;Ⅳ波表示口针的拔出。中黑盲蝽取食苜蓿和棉花生长点的每次刺探时间、每次刺探中的Ⅲ波时间均显著长于其它测试植物或器官。【结论】发现并定义了中黑盲蝽的四类刺探波(Ⅰ波、Ⅱ波、Ⅲ波、Ⅳ波)。通过比较EPG参数,发现在几种测试植物中,中黑盲蝽喜欢取食苜蓿,而在棉花植株上喜欢取食生长点。  相似文献   
88.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依赖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9.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9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农业强国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