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果油茶实生树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果油茶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问题,以实生油茶林丰产单株果实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2~C24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在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存在差异;茶籽油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相对比重占86.625%,其中又以油酸为主,其含量和相对比重分别平均为79.352%和80.253%;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相对比重均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和相对比重均无显著的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差异。可见,大果油茶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稳定,且都以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可能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2.
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壮苗匮乏,是制约海南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通过花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来获得具主根的体细胞再生植株组培苗,从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别、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的筛选以及花药体胚植株的再生和移栽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海南白花油茶花药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白花油茶未开花蕾的横径为1.19~1.30 cm时,花粉发育多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期的花药是诱导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外植体;适用于海南油茶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配以NAA和K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方式为暗培养;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在NAA、BA和Z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可再分化出体细胞胚和诱导体胚成熟。  相似文献   
23.
以广藿香(4种栽培类型)和藿香为材料,建立广藿香和藿香的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4种栽培类型广藿香的2θ余弦夹角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大于0.6;而藿香的2θ余弦夹角值为0.325,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2θ余弦夹角值0.600作为参考标准,区分广藿香和藿香药材。广藿香和藿香特征峰强度不同,5个样品分为3类,广州石牌广藿香为Ⅰ类,在约7.5 nm处出现一个较为尖锐、强度较大的衍射峰;湛江广藿香、海南广藿香和肇庆广藿香为Ⅱ类,均在约4.0 nm处出现一个衍射特征峰;藿香归为Ⅲ类。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法可用于广藿香和藿香的鉴定与分析,相似度的计算结果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评价,为广藿香和藿香药材的有效区分提供了科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以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其生长特性及货架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钙处理能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其中以0.25?Cl2处理效果最好;(2)钙处理可明显降低白菜腐烂率,增加组织中钙的含量,抑制白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质膜透性和呼吸强度,延长白菜的货架寿命。其中以1.0?Cl2处理延缓组织衰老腐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5.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十大南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文章对近年来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气相色谱法对翠冠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气相色谱测定翠冠梨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1.0μL,相关系数为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87%—3.35%,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27.
钙与果品贮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论述钙在果实中吸收、分布和积累及钙与果实贮藏的生理关系,归纳了钙延缓果实衰老可能机制及提高钙含量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8.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其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技术分析成熟广藿香在昼夜变化过程中百秋李醇等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昼夜变化过程中广藿香油的含量在15:00时达到最大值,06:00时含量最低,其余时间含量较稳定;百秋李醇的含量在12:00时达到最高值,从12:00到21:00,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回升,在00:00时含量最低,从00:00到06:00,百秋李醇含量呈先急剧上升后下降的趋势;α-愈创木烯、刺蕊草烯、α-布藜烯等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超过3%,在昼夜变化过程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且均在18:00时含量达到最高值;β-榄香烯、石竹烯、葎草烯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在1 d中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石竹烯、葎草烯含量在06:00达最高值,β-榄香烯含量在06:00和21:00达到最高值;然而β-广藿香烯和法呢醇含量在24 h内经常会出现趋势相反的变化,法呢醇的含量在09:00时达到最高值,β-广藿香烯含量则达到最低值,并在03:00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9.
高接换冠是低产经济林改造的重要方法,其中插皮接技术是高接换冠中的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树种改良和无性繁殖上,但鲜有在海南油茶开展换冠技术的报道。采用插皮接技术在海南琼海阳江镇上科村油茶林基地(上科基地)对51株海南油茶开展换冠研究,嫁接成活率达85%,结果枝比率达29%。在澄迈县福山镇侯臣基地(侯臣基地)开展相同试验,选取614株海南油茶进行插皮接高位换冠,每株平均嫁接枝条2.03枝,成活平均枝数达1.82枝,成活枝比率为89.97%。结果表明,插皮接技术成活率高,可以进行换冠,换冠后结果快且多。对单株平均产量高接换冠前后2年进行比较,上科基地单株平均产量增加5.40 kg,产油量增加0.22 kg;侯臣基地A区增加2.74 kg,B区增加5.59 kg。结果表明,插皮接技术适合在海南开展低产海南油茶林改造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
选取“万海1号”和“万海4号”2个海南产油茶 ( Camellia vietnamensis )优良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新一代高通量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二者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万海1号”的特异性基因中,有651条被注释到与植株抗病性相关的途径,约占5.26%,有510条被注释到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途径,约占4.12%;“万海4号”中有169条特异性基因被注释到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油菜素类固醇生物合成、类固醇生物合成和单萜类生物合成等植物次生代谢相关途径。2个样本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多被富集到与抗氧化能力相关的GO条目,以及与氨基酸合成代谢相关的KEGG条目,且P值均小于0.05,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本试验可进一步探究海南本地油茶的生理特性及代谢过程,作为海南本地油茶的优良品种选育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