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以烘干的西兰花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讨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为95%乙醇、料液比1: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h的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果蔬饮料现状及市场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力发展果蔬贮藏和加工业是促进果蔬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营养与自身健康。对于饮料,人们不再只要求生津止渴,而是迫切需求饮料的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功能化。果蔬汁饮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易为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果蔬饮料除了可生津止渴外,还具有以下功能:(1)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2)由于它的低脂肪特点,对高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产β-内酰胺酶发酵条件。[方法]选用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株获得β-内酰胺酶,通过对该菌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β-内酰胺酶活力。[结果]确定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7.8、接种量2.0%、装液量65ml/250ml发酵瓶。使用最佳发酵条件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最终得到的β-内酰胺酶活力为178.5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3%。[结论]研究可为分离纯化β-内酰胺酶及其降解产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筛选适于万寿菊鲜花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和高效复合乳酸菌发酵剂,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万寿菊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为鲜花质量的0.2%,发酵温度为20-40℃,发酵时间为15-20d。经本工艺发酵后的万寿菊颜色艳丽,无腐烂变质,发酵液澄清,较目前加工企业发酵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万寿菊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万寿菊中的叶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叶黄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为万寿菊干花颗粒,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料液比1︰4,提取温度40℃,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第1次3 h,第2次2 h。采用此工艺条件叶黄素浸膏得率可达12.7%,较常规提取方法浸膏得率提高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以乳酸菌发酵桃脯的副产物为原料,利用发酵浸糖后不成形的桃块研制果酱,利用发酵液和浸糖液研制乳酸菌发酵桃饮料。通过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桃酱制备方法为:将发酵、浸糖后不成型的桃块打浆,砂糖添加量40%,在温度95~100℃浓缩,终点糖度50%~55%;乳酸菌发酵桃饮料配方为:发酵液35%、浸糖液45%、水20%。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具有助消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腐败菌生长,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的种类、生理功能及其乳酸菌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为乳酸菌发酵水平的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期实现发酵食品加工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白菜品种腌制酸菜在贮藏期间非酶褐变的差异,以3个白菜品种(韩国大黄心、新北京3号和天津青麻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腌制成酸菜,分析比较了贮藏期间褐变度、色泽、Vc含量、多酚含量、还原糖含量、氨基态氮含量和5-HM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韩国大黄心腌制的酸菜在贮藏期间最易发生Vc氧化和美拉德反应,其色泽和褐变度下降得最快;新北京3号腌制的酸菜中VC含量和多酚含量在贮藏期间损失率最低,其色泽和褐变度下降最缓慢;天津青麻叶腌制的酸菜受自身颜色的影响,其褐变度和色泽变化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与多酚的氧化聚合有关。因此,腌制酸菜最适宜的白菜品种为新北京3号,其更有利于保护酸菜的颜色,实现长期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地区主栽的"蓝丰"蓝莓为研究对象,从已经软化霉腐的蓝莓果实表面分离纯化致腐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明确菌株种类,并采用人工回接方法,探讨其对果实软化的影响。试验分离纯化到了17株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tum)、总状毛霉菌(Mucor racemosus)、圆弧青霉(Penicillum cyclopium)、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赭曲霉菌(Aspergillus ochraceus)。人工接种鉴定表明,圆弧青霉(Penicillum cyclopium)、层出镰刀孢霉(Fusarium prolifert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是导致冷藏蓝莓果实软化的主要侵染霉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