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篇 |
综合类 | 31篇 |
农作物 | 88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esalotia theae SAWADA病原引起的茶轮斑病,在一般的茶园极少发生,无须防治。而1970年初静岗县西部地区“薮北”品种的茶园同时发生严重的轮斑病枯枝,随后在全县和邻县的茶园也逐渐发生。采集这些茶园的病叶,通过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证实病原同属Pestalotia longiseta 相似文献
32.
33.
34.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
对罗顿豆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 093个个体,其中,害虫个体数最多,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46.92%,天敌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32.87%,中性昆虫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20.21%,多样性指数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均匀度指数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高,波动幅度较小,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总群落、天敌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物种丰盛度和均匀度无显著相关,天敌群落物种丰盛度与害虫物种丰盛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82.50%和76.94%;浸梢法47.50%和43.61%;喷雾法52.50%和48.61%。同时,2个菌株采用浸虫法处理茶卷叶蛾5龄幼虫僵虫率也最高,分别为67.50%和57.50%;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510d和3.808d。 相似文献
37.
38.
39.
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安进行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茶园小区试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40.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