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了1.8%双唑草腈颗粒剂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在杂草出苗前、1叶期和2叶期以有效成分145.8g/hm2的剂量撒施1.8%双唑草腈颗粒剂对水稻田常见杂草稗草、鸭舌草、耳叶水苋和异型莎草的鲜重抑制率均在92%以上,药后3d杂草表现叶片干枯、黄化、僵苗等中毒症状,其见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药剂25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在水稻播后苗前或1叶期施用,其在‘南粳9108’(粳稻)、‘K两优10’(杂交稻)和稗草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4,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2.
剩余产量模型中的Schaefer模型与Fox模型在渔业资源评估中被广泛应用,但这两个模型是剩余产量模型一般形式Pella-Tomlinson模型的两个特例,分别由形状参数的两个不同值确定。由于形状参数直接影响种群的生产能力,并与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能力等紧密相关,将形状参数固定为某个值,可能会影响剩余产量模型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为此,本文利用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数据,分析剩余产量模型形状参数对渔业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形状参数较难估计,并随数据时段的不同,形状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会有很大的不同;(2)形状参数会对承载能力、内禀增长率的估计产生显著影响;(3)随形状参数值的增加,资源被掏空率与过度捕捞程度会不断增加,因此,不同形状参数的设置会对渔业资源状态及过度捕捞程度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
在小麦抽穗80%至扬花100%时,选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其中在在小麦扬花5-10%时,选用20%氟唑菌酰羟胺SC300ml/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最好,病情指数防效达88.59%,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和其他时期用药处理。小麦扬花5-10%时是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24.
颉颃细菌菌株B100对甜椒三种防御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08cfu/ml颉颃细菌B100菌株处理甜椒幼苗,测定了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100能明显提高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100处理后1d和9d,甜椒叶片中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77.76%和153.9%,根部的POD活性在处理后7d,与对照处理相比,POD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0.34%;同时,在B100处理后5d,PPO活性出现明显的提高,且与对照差异明显,其中叶片中的PPO活性较对照处理的提高了152.68%,根部的则提高了107.47%;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B100处理与对照之间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水分和养分是促进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以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Excel统计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为:免耕覆盖>浅松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为浅松覆盖>免耕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综合考虑免耕覆盖保水效果最好、浅松覆盖保肥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
江苏省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做法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模式,阐述了两者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化学防控一直是小麦主产区防控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氰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SC)15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病穗防效达92.40%,病指防效达93.20%,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0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达86.80%,病指防效达88.78%,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8.19%;48%氰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40%丙硫·戊唑醇SC 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77.20%、78.00%,病指防效分别为80.27%和79.59%,对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分别降低73.87%和81.42%。在小麦赤霉病较重发生的情况下,上述4种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剂1次用药既能高效控制病情,又能有效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不超标。本试验研究进一步阐明,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并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吡唑醚菌酯单剂及其复配剂虽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和病指防效也较高,但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效果相对较差。研究结果为小麦穗期赤霉病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水分和养分是促进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以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Excel统计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为:免耕覆盖>浅松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土壤齐分的变化趋势为浅松覆盖>免耕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综合考虑免耕覆盖保水效果最好、浅松覆盖保肥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吴佳文 《农家致富》2022,(12):30-31
<正>随着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机械跨区作业、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水稻田杂草种群结构复杂多变,恶性杂草发生密度不断增加,稗草、千金子、多花水苋等主要杂草的抗药性持续上升,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水稻田除草工作,搞好水稻绿色生产,特提出如下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