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7篇 | |
综合类 | 19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解解磷真菌对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污泥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和700℃下制备得到两种生物炭,然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解磷能力的黑曲霉,并以生物炭为唯一磷源进行培养,研究黑曲霉存在下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黑曲霉的存在使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从0.73 mg·g~(-1)提高到78.55 mg·g~(-1),使秸秆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提高了50%以上。热解温度对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700℃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释放的磷比400℃下高出46%,但对秸秆生物炭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直接释放出的磷主要为焦磷酸盐,在黑曲霉的作用下,磷的主要形态由焦磷酸盐转为正磷酸盐。研究表明,黑曲霉能促进生物炭中磷的释放与形态转化,有利于增大生物炭中有效态磷的含量,进而提高生物炭在土壤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为识别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高风险地区及其分布特征,基于地形、NDVI、降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集成GIS与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在绘制洪水灾害危险图和易损图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整体风险程度为中等。中风险性地区所占面积比例最高,约为29.2%;较高和高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9.9%,5.7%,低和较低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7.5%,27.7%。(2)洪水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等级均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特征。洪水灾害风险程度为高和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咸阳市、郑州市及榆林市等地区。(3)气候特点、NDVI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决定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风险程度的关键因素,在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综上,洪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南部等地区,与历史洪水灾害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南昌市浅水湖泊象湖表层沉积物的释放特征及有机质对氮、磷释放的影响,为城市内浅水湖泊治理中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释放动力学试验以及释放潜能试验研究了城市浅水湖泊氨氮(NH4+-N)和溶解性活性磷(SRP)的释放特征,以及与通过H2O2去除有机质后的释放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去除前后的氮磷的释放速率都是先由一个较快的过程逐渐变慢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最大释放量(Qmax)。去除有机质后NH4+-N的释放平衡时间缩短,SRP则几乎不变。去除有机质后,NH4+-N的最大释放量(Qmax)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SRP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影响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因素多样,其中高等水生植物丰富的区域对磷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沉积物氮的最大释放量(Qmax)也越高,磷的的最大释放量(Qmax)则受有机质含量、活性、组成成分、吸附与结合的铁铝磷含量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4.
棉花是我场主要经济作物,我场现种植的主栽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及搭配品种新陆早6号,目前明显表现感病.为了选择推广适宜我场种植的抗病品种,2000年我们对新引进的新陆早10号抗病品种同我场主栽品种新陆早7号、抗病品种中棉所24进行了抗病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吕天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1)
本文对带锯条辊压后的变形、应力变化、张紧应力以及由此而导出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不同于《带锯条辊压的应力分析》一文的见解。 相似文献
49.
50.
赣南低丘红壤水稻土硒及其生物有效形态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低丘红壤水稻土中生物有效硒的组成与特性,在赣南地区采集了26份代表性土样,并对土壤总硒、磷酸盐提取态硒及土壤pH、土壤有机质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总硒为234.7μg/kg(n=26),属于中等含硒水平土壤。有机硒是土壤浸提液中硒的主要存在方式,约占土壤可提取态硒(8.88μg/kg)的90%。土壤浸提液中亚硒酸盐含量(0.62μg/kg,n=26)高于硒酸盐(0.47μg/kg,n=21)。除亚硒酸盐外,土壤浸提液中各形态硒(包括有机硒、无机硒和硒酸盐)与土壤总硒或可提取态硒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高程增加土壤pH略有升高,而土壤各形态硒(亚硒酸盐除外)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土壤pH、有机质与土壤浸提液中各形态硒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不过,有机质对土壤中亚硒酸盐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