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鱼腥草种茎采后活力变化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种茎采后活力变化及种茎活力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测定种茎保存过程中萌发能力、呼吸速率及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种茎保存4 d后发芽、发根能力显著下降,基本丧失种茎价值;种茎保存6 d后呼吸速率和氧化还原能力下降显著;用TTC显色和测定呼吸速率等方法可以快速判断种茎的活力大小。  相似文献   
12.
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核糖核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两用”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随着不育材料的增多, 人们研究发现: 籼型与粳型不育系基因表达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 杨振玉等人的研究认为: 籼型受光、 温配合作用且温度尤为主导因素[1]。 孙宗修等对籼型5460不育系的研究结果认为: 该不育系属  相似文献   
13.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属菊科,民间以白背三七地上部分作为食药两用,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故有"神仙草"之称。  相似文献   
14.
白背三七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从自然野生发展为人工栽培,是一种名优特保健野菜。既是药品,又是食品,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从资源分布、营养成份、栽培技术、药理作用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雄性不育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生产杂交种子,开展轮回选择和创造基因库.近年来,对于水稻雄性不育进行了遗传学、细胞学和解剖学以及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水稻雄性不育是属于功能性不育,小孢子在发生过程中出现败育,不能形成有活力的花粉.研究花药的生理生化过程,由于难于采集材料,加之花药体积小,要分析花药各层中发生的这些过程目前还有技术上的困难.由于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细胞化学方法、电镜技术等,对花粉发育的生理生化过程(核酶和蛋白质合成)已有了一般认识[1],研究水稻雄性不育株花药的生理生化过程可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有关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通常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雄性不育株花药与可育株花药之间的差异.这种比较分析过去往往只测定某一个时期,而不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连续地进行生理代谢分析,所得到的资料很有限.近年来在生理生化研究中结合对供试材料的细胞学检查,鉴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在小孢子发生过程的每个时期对雄性不育株花药和可育株花药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因而对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综述了近20年日本梨中与自交亲和和自交不亲和有关的S4基因的研究进展。这些结果包括:“二十世纪”(基因型为S2S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其突变品种“奥嗄二十世纪”(基因型为S2S4SM,SM=stylarpartmutant;花柱部分突变)为自交亲和型。“奥嗄二十世纪”自交亲和的原因有三点:(1)S4SM基因被删除或者是低水平表达。(2)S4SM基因仅在柱头表达。(3)S4SM基因表达较迟。这主要是由于“二十世纪”S基因座上的S4等位基因发生了高度突变成为S4SM基因或者S4等位基因被删除,导致其基因产物花柱中的S4-RNase受到高度抑制或缺乏的缘故。S4基因由997bp组成,其中85~768bp为684bp的阅读框,925~931bp和943~950bp为多聚腺苷酸信号。S4基因的表达产物为S4蛋白,S4蛋白由2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N端的27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成熟的S4蛋白由20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S4蛋白的生理功能是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秋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速率、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果实生长速率有三个高峰:一个在花后40d,一个在花后82d,一个在花后131d;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10d前基本一致,但在花后110d后恰好相反,还原糖含量下降,非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机酸含量在花后124d前逐渐升高,花后124d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花后96d前逐渐降低,以后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对鱼腥草居群HYXC02(红杆)、WYXC02(白杆)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类居群地上、地下部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曲线均呈"S"型;干物率也呈相同变化趋势。仅叶片数量、地下茎数量和重量存在一定的区别,WYXC02的叶片数量明显高于HYXC02,WYXC02的地下茎明显比HYXC02长,WYXC02鱼腥草产量明显高于HYXC02。同时研究了鱼腥草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鱼腥草蛋白质、脂肪、黄酮含量以6、7、8月稍高;总糖含量在10月下旬之前基本稳定,其后则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0.
吕金海  杨晓 《农业与技术》2008,28(1):118-120
金秋梨多酚氧化酶以儿荼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该酶作用的最适条件及两种抑制剂对其的抑制作用,发现该酶的最适pH为5.5,在30℃下活性最强.供试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抑制荆EDTA和抗坏血酸,其中EDTA的抑制程度比抗坏血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