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分析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位置和效应,以高抗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和感病大麦品种日引3号构建的253个RIL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利用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108对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群体连锁图谱,结合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型数据,采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麦染色体1H、2H、5H和7H共检测到6个与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相关的QTL,这6个QTL对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贡献率为4.39%~14.92%。其中,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b在3年9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GBM1309~EBmac0415,可解释5.70%~14.92%的表型变异,与已定位的 Rym16~(Hb)的位置相近,可能是 Rym16~(Hb)的等位基因;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a在2年3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EBmac0640~Bmag0744,可解释5.00%~10.88%的表型变异,可能是1个新的抗性位点;其他4个抗性QTL均仅在1年1个时期检测到,是否真实存在尚需进一步验证。同时,所有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定位的6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均来自母本扬农啤5号。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不同环境下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以113个(Nasonijo×泰兴9425)DH系配制226个杂交种构建的永久F_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分别调查参试材料在4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生物量,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对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杂种F_1各被测性状大多表现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组合出现率相对较低。各被测性状的杂种优势不仅受自身遗传因素影响,而且受试点生态条件及年度气候条件的影响。杂种优势的稳定性因性状不同而异,千粒重和主穗粒数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差,仅有2个组合在多环境下表现出稳定的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3.
苏B96 0 7系由扬州大学农学院大麦室于 1 997年从Q31 8/S1 91 / /苏引麦 2号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 ,2 0 0 0年 1 1月被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扬农啤 2号”。 1 997~1 999年两年省区试 ,平均 581 8 2kg/hm2 ,较对照苏引麦 2号增产极显著 ( 1 8 2 % ) ,1 999~ 2 0 0 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6 0 6 6 8kg/hm2 ,较对照增产 1 0 4% ,表现出高产稳产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系为二棱春性啤酒专用大麦 ,幼苗直立 ,叶色深绿 ,耐寒性较强 ;株高 75cm左右 ,株型紧凑 ,茎杆粗壮 ,充实度好 ,耐肥抗倒性强 ;分蘖性强 ,叶片挺 ,成穗率高 …  相似文献   
64.
新源林场自一九五六年建场至一九六二年,生产规模较小,只采不育。一九六二年开始人工更新,到一九八四年的二十二年间,累计更新造林面积达27,000亩,据一九八四年普查,保存面积5,000亩,保存率仅为18.5%,按一九八四年更新造林费用计算,成本高达842.94元/亩。群众中有一首顺口溜:“春季造林一大片,夏季死去多一半,秋季牧民放牛羊,冬季烧柴人都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65.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基因型大麦开颖系开颖角度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本文以扬农啤7号×扬0187杂种F1花药培养构建的DH群体中的199个开颖系为材料,分别测定参试材料2年6试点的开颖角度,对参试材料的开颖角度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在基因型间、年份间、试点间及基因型、年份、试点的二因素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大于其余因素间的差异。DH群体开颖角度的分布均呈现非正态近双峰分布,大麦开颖角度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开颖DH群体的平均开颖角度在6试点间仅相差1°,部分试点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据开颖角度的大小,DH系被聚为三类,6试点不同类DH系开颖角度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及DH系数目比较接近。19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一类,其开颖角度大且稳定;仅7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二类,其开颖角度居中且稳定;66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三类,其开颖角度较小但稳定。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种(系)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规律,以美国引进的优质啤酒春大麦品系ABI 18-152为母本、江苏主推冬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父本配制的杂种F1、F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测定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粒长、粒宽、粒长宽比10个农艺性状,对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主穗粒数和粒宽在亲本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8个性状在亲本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杂种F1的10个性状大多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负向高亲优势,优势大小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株高类性状和单株产量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变异程度高,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58.65%);籽粒粒型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变异系数在5%左右,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4.52%)。降低单株株高,对影响单株产量的性状加强选择,可实现矮秆高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7.
吕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04-13105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防御性的影响,考察了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处理对小麦苗3种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使用杀虫剂的田间推荐浓度、高于和低于其推荐浓度1倍的质量浓度3个处理,考察了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营养液内吸处理小麦苗后5d内,小麦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7.5和35.0mg/L吡虫啉处理小麦苗后6h时,小麦苗中PAL均受到抑制,活性显著降低,处理后12h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38.9%和40.0%;100、200和400mg/L灭多威处理小麦苗后12h时,小麦苗中PAL活性显著升高。250、500和1 000mg/L氧乐果处理小麦苗后24h内,小麦苗中PAL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过程。而500和1 000mg/L氧乐果处理小麦苗后48h内,小麦苗中GSTs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动态过程。在3种杀虫药剂的胁迫下,小麦苗PAL、GSTs及LOX活性均发生了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波动,随着处理后时间的继续延长,最后小麦苗3种防御酶的活性又恢复至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一定浓度的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处理小麦苗,会对小麦苗中PAL、GSTs和LOX的活性及其相关防御性产生一定影响。3种杀虫剂对小麦苗中PAL、GSTs和LOX活性的影响,不仅与杀虫药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69.
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与大麦春季冷害或冻害发生频率的关系及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与品种特性、播期、密度、土壤墒情等因素的关系,分析了2004年方强农场不同大麦品种的发生春季冻害程度及对产量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暖冬频率的增加,大麦遇到春季寒害的可能性增加,对一些早熟品种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注意协调前期群体与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增强大麦品种对春季寒害的抗性。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的抗性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冻害发生后不同品种的补偿能力不同,不同栽培技术对同一品种的恢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单从冻害发生的表面现象来判断某一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的好差。  相似文献   
70.
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冬割对不同春化特性大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春性大麦品种(六恢)和半冬性品种(扬饲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越冬始期,以留茬2 cm、5 cm、留茬2 cm 施肥、留茬5 cm 施肥4种不同方式进行冬割处理,以不割为对照,研究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鲜草重及成熟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干重、千粒重、穗数、产量等12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草重因品种及留茬高度不同而异。(2)冬割降低了大麦株高,增加了单株穗数、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相同留茬高度,施肥能提高麦茬再生能力。(3)割后大麦的抗寒性降低,部分植株被冻死,单位面积的植株减少,单株穗数的增加不足以补充基本植株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穗数变少。春性品种尤为明显。在保证一定留茬高度并及时追肥的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比较适宜冬割,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