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依据对2012年麻地壕灌区的实际调研,通过选取典型渠道和典型田块,并对其进行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算,采用综合测定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测定,所选典型渠道测试法测得的结果0.472与根据首尾测算法校核的结果0.478相近,故能得出此法在该灌区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2.
<正> 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对井灌区地下水资源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合理开采地下水、优化利用地下水、保证灌区的生产发展提供依据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腰坝井灌区,由于历史原因,灌水技术及田内工程标准多数不高,造成灌溉水渗漏严重,导致回归水成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影响较大的均衡项;所以对回归水系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苗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弱,此时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抽雄、抽雄—花期和花期—灌浆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此时期亏水将会减产。对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优化得出:灌溉定额为275~325 mm,玉米的产量较高;对灌水量的分配为苗期—拔节灌水量为20~40 mm,拔节—抽穗的灌水量为40~60 mm,抽雄—开花的灌水量为115 mm,开花—灌浆的灌水量为80 mm,灌浆—乳熟的灌水量为20~40 mm,较本地常规地面灌每公顷节水2 546.25~3 296.25 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4.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潜水参与和影响了SPAC系统的水分、生物、化学等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潜水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过程和生物过程都有影响.潜水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进而影响土壤水势、莒蓿叶水势,从而影响苜蓿的生育过程,最终影响苜蓿的产量.结果显示:对于紫花苜蓿,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其根区土壤水分、土水势、叶水势和叶面积指数、株高等生理指标与充分灌溉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成果对于深入分析SPAC系统水分运移规律和充分利用地下水、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以及通过控制地下水对农作物生长进行调控等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25.
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的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对照)、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颗粒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粒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淤地的速效磷含量是原状风沙土的4.2倍,速效钾的2.5倍,碱解氮的2.4倍,全氮的2.7倍,全磷的1.3倍,有机质的3.3倍,其中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标准的极高、丰富等级。将高含沙洪水引人沙漠盆地,经过多年多次淤积,淤积层累计达到或超过耕作层厚度,可以将沙漠变成高质量的农田。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是减少黄河河床淤积、治理沙漠、开发农田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集成,构建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具有运行压力低,除氟率在95%以上的特点。并对工程建后的经营管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毕业生产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可以看作是学生就业前的综合职业训练,因而一直受到学校重视。但近些年由于生产单位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愿接受生产实习学生,而且学校教学经费紧张,难以维持实习要求,因而导致实习中学生动手机会少,降低了实习质量。为了走出困境,几年来我们做了种种尝试。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实习必须和当地任务(生产、科研或技术推广任务)结合起来,才能受到欢迎,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其中,“毕业生产实习采取承包责任制”就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方式。  相似文献   
2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按此精神检查高等农业教育,可以发现在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层次结构、专业结构、招生分配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招生分配制度是影响较大的一个环节。现行招生分配制度不仅影响人才的质量,而且阻塞了人才通往农村的道路,是高等农业教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症结所在之一,已经到了势在必改的地步。  相似文献   
29.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 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 102~5 563 t/hm2和1 007~1 251 t/hm2之间,均显著高于耕地的4 695和812 t/hm2;典型退耕林地间土壤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最大持水量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3)与退耕引起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相一致,林地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较耕地分别增加了10.7%~22.8%和32.9%~73.1%,表明退耕对林地持水能力的影响在有效持水量方面更突出;4)退耕林分间林地持水能力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林地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显著高于耕地,这主要源于土壤性质改善引起的土壤层持水能力增强,同时枯落物层的持水功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之,退耕20年后林地持水能力显著增强,不同林分间次生林持水能力较好,表明次生林宜作为该地区退耕后植被恢复的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30.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集成,构建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具有运行压力低,除氟率在95%以上的特点.并对工程建后的经营管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