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土壤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7月份,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和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将纯化出的菌株转接到PDA、CzA上。观测茵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因子。经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孢子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初步鉴定出18个不同种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柑桔生棒孢Corynespora citricola、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vs chartarum。  相似文献   
62.
核rDNA ITS序列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含被5.8S 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在裸子植物中,ITS序列长度变异较大,不利于扩增和测序,但长度的变异可以作为一个性状用于裸子植物的鉴定与系统学研究.在被子植物中,ITS序列的长度稳定,而且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位点,是被子植物鉴定中的重要分子标记.文中对ITS在植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3.
黄瓜内生细菌E1~E4防治黄瓜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生细菌是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成员[1],是微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成分,作为生防微生物效果显著。有益内生细菌与植物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从植物体内获得充分的营养,占居有利的生态位,在植物保护下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并可以经受住植物防卫反应[2]。利用有益的植物内生细菌作用于植物微生态系,进行微生态调控,可达到抗病[3,5,6]、促进植物生长[6]的目的。目前国内在棉花、水稻、番茄、辣椒、花生、小麦、烟草、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并作了相关研究,但对黄瓜内生细菌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从黄瓜内生微…  相似文献   
64.
大豆炭腐病又名根茎腐病。该病在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及南斯拉夫等国每年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在我国河南、湖北及江苏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1990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大辛二村首次发现了大豆炭腐病,大辛二村的一块400亩大豆田普遍发生炭腐病,发病株率高达75%。在郝家桥村的一块豆田发病株率为55%,且在不少病  相似文献   
65.
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的真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分离自辽宁省 12市县农田作物根围真菌中的 7属 9种 小克银汉霉属 (Cunninghamella)1种 , 班尼小克银汉霉 (Cunninghamella bainieri Naumov); 毛霉属 (Mucor) 1种 , 冻土毛霉冻土变种 (Mucor hiemalis Wehmer f. hiemalis); 毛壳菌属 (Chaetomium)2种 球毛壳 (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 Steud.); 橄榄色毛壳 (Chaetomium olivaceum Cooke & Ellis); 光黑壳属 (Preussia)2种 竞争光黑壳 (Preussia aemulans (Rehm) V.Arx), 香蒲光黑壳 (Preussia typharum Cain); 假裸囊菌属 (Pscudogymnoascus)1种 ,玫红假裸囊菌 (Pseudogymnoascus roseus Raillo); 篮状菌属 (Talaromyces)1种 ,黄色篮状菌 (Talaromyces flavus (Kl cker) Stolk & Samson); 韦斯特壳属 (Westerdykella)1种 散布韦斯特壳 (Westerdykella dispersa (Clum) Cejp & Milko); 其中班尼小克银汉霉、竞争光黑壳、香蒲光黑壳、黄色篮状菌和散布韦斯特壳是中国的 5个新记录种 .  相似文献   
66.
对辽宁省玉米种子携带的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广泛栽培的32个玉米品种的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附带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供试的32个玉米品种种子上共分离得到14属真菌,分别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刺毛霉属(Actinomucor)、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毛壳属(Chaetomium)、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孢菌属(Fusarium)、串棒霉属(Gonatobotrys)、毛霉属(Mucor)、黑孢菌属(Nigrospora)、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木霉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镰孢菌分离频率最高,可高达90%以上;其次是曲霉菌、青霉菌及木霉菌。而在内部寄藏真菌中则以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频率较高;其次是镰孢菌和毛壳菌,其它各属则仅在一个或几个玉米品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7.
本文采用菌虫杀灭剂直接在蔬菜保护地中薰蒸土壤法杀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以60g/m ̄2的菌虫杀灭剂药量处理3天,基本杀死有害细菌、真菌、放线菌及线虫等。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蔬菜保护地的病源菌。  相似文献   
68.
生化黄腐酸及其系列产品对小麦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腐酸 -稀土螯合物和黄腐酸复合物 -双抗剂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 ,对小麦根腐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中也表现了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生化黄腐酸单用 ,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 ,在人工培养基上对小麦根腐病菌无抑制作用 ,与三唑酮混配使用 ,提高了杀菌剂的防病效果 ,弥补了三唑酮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区系分布特点,于2010年7月份和10月份,在黑龙江省的伊春、铁力、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6个中药材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220份,所采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主要有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党参、防风、柴胡、桔梗、黄芩等14种.经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分离共获得1016株真菌,经形态鉴定归为35属86种,其中接合菌7属10种,占7.78%;子囊菌1属2种,占0.69%;无性型真菌27属74种,占70.76%,其余20.77%的菌株为不产孢真菌.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是优势种群,粘帚霉属Gliocladium、金孢属Chrysosporium、毛霉属Mucor、枝孢属Cladospo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根霉属Rhizopus是亚优势种群.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无孢类群外,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菌属Fusarium是14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五味子、平贝母和柴胡是黑龙江省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它们在6个采样地点间的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伊春地区的多样性指数(H’=2.9574)和丰富度指数(R=5.6683)最高,而佳木斯地区的均匀度指数(J=0.9200)最高.不同地区的相似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牡丹江与绥化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6315),牡丹江与哈尔滨的相似性最低(Cj=0.3704).  相似文献   
70.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草坪禾草褐斑病菌、草坪禾草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发现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深绿木霉、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对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