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22.
粘帚霉不同菌株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测定了8个粘帚霉Gliocladium spp.菌株的发酵液对3种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核盘菌Sclerotim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HL-1-1、SH-1-1和SS-1-1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83.48%、81.65%和78.68%,3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SDT-lO-1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率仅为23.24%。热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121℃处理30min,病原菌生长正常,抑菌作用消失;发酵液经60℃处理后供试菌株的抑菌效果明显,但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3.
环境条件对玉米灰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zeae maydisTehon&Daniels)属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对中国玉米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已给中国北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关于玉米灰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抗性遗传、品种资源抗性评价等方面。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病原菌的变异、致病机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旨在为其生理分化及生物学多态性研究奠定基础。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4.
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的真菌(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分离自辽宁省12市县农田作物根围真菌中的7属9种 :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1种 ,班尼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bainieriNaumov) ;毛霉属(Mucor)1种 ,冻土毛霉冻土变种(MucorhiemalisWehmerf.hiemalis) ;毛壳菌属(Chaetomium)2种: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Kunze &Steud.) ;橄榄色毛壳(ChaetomiumolivaceumCooke &Ellis) ;光黑壳属(Preussia)2种:竞争光黑壳(Preussiaaemulans(Rehm)V.Arx) ,香蒲光黑壳(PreussiatypharumCain) ;假裸囊菌属(Pscudogymnoascus)1种,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roseusRaillo) ;篮状菌属(Talaromyces)1种,黄色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Klcker)Stolk &Samson) ;韦斯特壳属(Westerdykella)1种:散布韦斯特壳(Westerdykelladispersa(Clum)Cejp &Milko) ;其中班尼小克银汉霉、竞争光黑壳、香蒲光黑壳、黄色篮状菌和散布韦斯特壳是中国的5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5.
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ndersen-6级采样器、虎红氯霉素琼脂(RBC)在养殖环境采样,培养后分级计数,按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结果共捕获活性真菌粒子7.77×103CFU.鸡、猪、兔、牛舍气溶胶真菌浓度分别为2.39×103CFU/m3、2.51×103CFU/m3、1.76×103CFU/m3和1.66×103CFU/m3;平均CMD值分别为3.02μm、3.52 μm、3.29 μm和3.39 μm;GSD分别为2.03、1.71、1.70和1.69.养殖环境中每分钟可沉积到支气管、直接侵入肺泡和极细粒子的活性真菌量分别是居室的3.4倍、1.4倍和1.9倍;鉴定出21个属,各采样点优势菌群主要有曲霉属、青霉属、链格孢属、枝孢霉属、镰刀菌属等.表明所测养殖环境活性真菌粒子浓度高于原野或居室环境,且其浓度可以通过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合理降低饲养密度及调整舍内温湿度等人为措施来控制;真菌粒子比细菌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养殖环境优势真菌属与真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雅楠  吕国忠  杨宇  庄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28-2128,213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和猝倒假单胞菌引起,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连作和虫害等都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并且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作诱饵,从云南省玉溪市一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1株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 (Preuss) Cooke & Dickinson]。该菌在自然土壤中对核盘菌菌核的定殖率为18%,人工回接对菌核的侵染率为32%。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该菌与核盘菌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落之间不形成抑菌带,表明该菌对后2种病菌的营养竞争作用较弱和无抗生作用参与。但该菌可在  相似文献   
29.
五味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2006年7月,作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市县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栽培地进行了调查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50余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共获得21属33种真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低温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研究长白山土壤低温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组成。[结果]长白山土壤低温真菌数量随生长月份的变化趋势是9月7月6月8月,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减,低温真菌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分布模式;从土壤中共分离到低温真菌106株,分属于16属,其中以被孢霉属、毛霉属、青霉菌属和弯颈霉属为优势菌属。[结论]长白山低温真菌种群分布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