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铃薯植株叶片较常规灌溉处理气孔器密度低、闭合程度大,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小,叶片细胞保证了细胞器的功能,使马铃薯植株表现较强抗旱性。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灌溉条件下随着含水量降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较对照处理更能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含水量时期均高于CK处理,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植株抗氧化能力更强;MDA活性较对照处理低,因此,受氧化胁迫轻。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整体生长势。控水灌溉复水后,植株整体变化和累积速率高于CK处理,保证马铃薯产量。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诱导马铃薯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酶活性的正向调节,增强了马铃薯对于干旱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旱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非充分灌溉下的马铃薯高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NASH方法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素标记制备马铃薯纺缍块茎类病毒(PSTVd)特异性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NASH)技术对大田马铃薯和马铃薯试管苗进行检测,经放射自显影表达检测结果,结果清晰,重复性好,该方法可检测类病毒最低为0.33pg,灵敏性很高。  相似文献   
13.
类病毒是已知最小的可以在植物体内进行自我复制的病原,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由于类病毒缺少外壳蛋白,因此不能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马铃薯原种在小垄栽培(垄距70 cm)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利用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种一代。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株距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共5个处理,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密度与植株性状(株高、主茎数和茎粗)、产量性状(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单株产量、产种量、繁殖系数、公顷产量)和经济参数(产投比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距在10~30 cm之间时,如果株高越高、主茎数越多,那么产量就越高;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结薯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高,繁殖系数和产投比逐渐增大,主茎数和产种量无显著变化;垄株距为70×3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产投比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是小垄稀植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黑龙江省种薯质量,提高马铃薯脱毒效果,初步探讨了马铃薯在茎尖脱毒以及继代培养应注意的环节,并提出 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哈尔滨市连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对2010年从哈尔滨市采集62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62个分离物中,共有14个小种类型,以1.3.4.7.8.10.11小种为主,出现频率为33.87%,其次是小种1.3.4.7.8.和1.3.4.7,出现频率分别为14.52%和12.90%,没有鉴定出单基因小种。这充分说明,哈尔滨市致病疫霉菌毒力结构呈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是由Clavibac- 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引起的一种危害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它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每年都造成较大损失,世界各国也把它列为重要的进出口植物检疫对象,要求种薯带病允许率为"0"。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杀菌剂对马铃薯组织培养中青霉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工厂化快繁过程中,为了抑制试管苗中的真菌污染,减少损失,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苦参、中草药和黑农一号,对植物组织培养中青霉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黑农一号抑菌剂抑制青霉菌的效果最好,浓度在2.0%时,抑菌率达100.0%。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然而,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显著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薯质量.该研究结合表型观察、细胞学分析、生理生化检测、植物激素含量测定、 Marker基因表达分析等,明确了马铃薯采后发芽的关键时期.通过对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关键时期样本进行RNA-seq分析,挖掘了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费乌瑞它’马铃薯块茎采后休眠解除期为30 d,芽生长期为45 d.从休眠期到休眠解除期和休眠解除期到芽生长期分别有1 008个基因(252个上调、 756个下调)和4 576个基因(2 800个上调、 1 696个下调)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 156个转录因子基因(主要属于AP2、 MYB和bHLH家族)及植物激素(ABA与GA)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如NCED4,ZEP,KS,KO2,ABI5等.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ko00940)、苯丙氨酸代谢(ko00360)、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ko00100)、 DNA复制(ko03030)、糖代谢(ko00520)等通路.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在侵入寄主细胞的同时分泌效应因子(Effector),该类蛋白在晚疫病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抑制植物免疫的重要因素。PITG_RD24是马铃薯晚疫病菌位于细胞核核的一个重要效应因子。为了快速鉴定效应因子RD24在马铃薯中瞬时表达的状况及抗性情况,构建效应子RD24的PVX表达载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利用PCR、酶切、分子克隆等生物学技术,将RD24片段连接插入至PVX(pGR106)载体中,然后用热击法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筛选、质粒提取、测序比对,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含有目的表达载体pGR106·RD24的质粒,可为下一步筛选马铃薯广谱抗病基因研究提供必备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