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97篇
  101篇
综合类   587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为了探究飞行方式、飞行参数及侧风等因素对无人机喷雾雾滴空间质量平衡分布和旋翼下旋气流场分布的影响,该文基于无人机施药雾滴空间质量平衡测试方法,测定了3WQF80-10型单旋翼油动植保无人机在不同飞行方式(前进、倒退)、飞行高度和侧风速条件下的喷雾雾滴空间不同部位的沉积率和下旋气流风速。结果表明:对于该型无人机,在飞行高度(3.0±0.1)m、速度(5.0±0.2)m/s、1.2 m/s侧风速条件下,机头朝前与机尾朝前2种飞行方式对雾滴分布有显著影响,机尾朝前的飞行方式底部沉积比例可达60%,作业效果更佳;在2.0~3.5 m高度、(5.0±0.3)m/s速度和0.8 m/s侧风速条件下,空间质量平衡收集装置底部雾滴沉积率变异系数与高度呈现线性负相关,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9178,即高度越高雾滴分布均匀性越好;在(3.0±0.1)m高度和(5.0±0.3)m/s速度条件下,空间质量平衡收集装置底部雾滴加权平均沉积率与侧风风速呈线性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9684,即侧风速越大雾滴越集中分布在下风向处;飞行方式、高度和侧风3种因素对单旋翼无人机喷雾雾滴产生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其旋翼下旋气流场在垂直于地面向下方向的强度,减弱气流对雾滴的下压作用来实现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植保无人机设计定型、田间喷雾作业参数确定和作业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连续6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棕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生物炭与传统土壤培肥方式对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连续6年微区定位试验,以传统的土壤培肥方式作为对照,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施用生物炭对农业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物炭农用提供理论参考。定位试验于2009年开始,连续6年进行了花生微区田间试验(2 m2)。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NPK(CS)、施用猪厩肥+NPK(PMC)、生物炭+NPK(BIO)和炭基肥(BF)处理。测定了2014年播前以及花生各生育时期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连续施用6年后,BIO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除播前和成熟期与CS及PMC处理相近外,其他生育时期均显著(P0.05)低于这2个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成熟期外其他时期均高于CS和PMC处理。BF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除播前处于较高水平,其他生育时期与CS和PMC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蔗糖酶活性除结荚期外其他生育时期均接近或者低于CS和PMC处理。与CS和PMC处理相比,BIO和BF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BIO和BF处理除成熟期外,其他生育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低于PMC处理。在花针期相对于CS和PMC处理,BIO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BF中处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与CS和PMC相比,施用生物炭会抑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炭基肥抑制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生物炭和炭基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对微生物活性提高的作用在秸秆还田和施用猪厩肥之间。  相似文献   
993.
以红树植物尖瓣海莲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尖瓣海莲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尖瓣海莲幼苗对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和积累,接种AMF后能提高幼苗对3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说明AMF对促进幼苗生长和缓解盐胁迫毒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试验以经过高温筛选存活的海带配子体奔牛(Bn-23-b-2d,Bn-23-b-8d)和对照组配子体奔牛(Bn)为试验材料,在23℃分别处理4、8d和12d,进行了耐高温能力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且3种材料的耐高温能力与之前的试验结果一致,依次为Bn-23-b-8dBn-23-b-2d对照组Bn。同时,在高温处理的不同时间点(4、8、12、16d),对3种配子体的叶绿素a、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检测,其中,对照组配子体叶绿素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一直下降,而Bn-23-b-2d与Bn-23-b-8d有一定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在高温胁迫下迅速积累,其中Bn-23-b-8d前期抵抗高温能力最强,抗高温时间最长;对照组Bn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最明显,受到的高温胁迫强度最大。这4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配子体的耐高温能力,与存活率验证得到的结果相符。该研究结果显示,高温筛选后其存活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其耐高温能力,为后期耐高温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分离筛选到的4株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D6、D7、B7和D1,根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其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D6、D7、B7与Bacillus sp.的同源性为99%,系统发育树分析与Bacillus sp.遗传关系最近,D1与Streptomyces zaomyceticus的同源性为99%,系统发育树分析与Streptomyces zaomyceticus遗传关系最近;对4株菌株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结果表明菌株组合D6/D7混合培养后的酶活显著高于其单菌培养,其在培养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接种量为2%(V/V)、D6/D7接种比例为2∶1(V∶V)下的酶活最高,可达到79.42 U/mL。  相似文献   
996.
对杭州市新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杭州市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卷调查了杭州市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中的问题,为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加强创新队伍建设提出5条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300万hm~2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及出口基地。近年来,随着大豆深加工技术及产量品质水平的提高,大豆的市场不仅仅停留在蛋白质、脂肪的需求上,且逐步向其专用、特用转移。特用黑大豆以其独特的内含品质及食疗保健用途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及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缓解菜田地表灌溉水污染物含量较高,达不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问题,检测了未经处理的地表水和一次处理、重复处理的净化水的各项污染物含量,并以一次处理的净化水进行生菜漂浮育苗试验,分析比较净化水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地表灌溉水悬浮物含量达78 mg/L,超过污染警戒指标,BOD5、COD、粪大肠菌落数3项未达到清洁水质指标,分别为11.5 mg/L、42 mg/L和700个/100 mL;经一次处理和重复处理的净化水的大部分污染物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悬浮物含量分别降低为13 mg/L和10 mg/L,均已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指标,BOD5、COD、粪大肠菌落数均达到清洁水质指标。一次处理的净化水与自来水进行生菜漂浮育苗比较试验时,其幼苗生长和营养积累无异常;幼苗移至大田比较试验时,其鲜菜产量和干物产量无差异,一次处理的净化水可以用于菜田灌溉。试验表明,地表灌溉水净化处理能改善农田灌溉水质,降低灌溉水中污染物含量,在生产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为有效提取芹菜CEL Ⅰ核酸酶和进一步利用它建立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了品种、器官、发育时期和提取液pH值对其提取量的影响,并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其对错配切剖的酶学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芹菜品种和器官间CEL Ⅰ提取量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比较的3个不同品种(‘雪白’、‘文图拉’和‘泰国黄心芹’)中,以品种‘泰国黄心芹’的CEL Ⅰ提取量最高;而在测定的3种不同器官中,叶片的CEL Ⅰ提取量远远高于茎秆和根;以‘上海黄心芹’为材料比较发育时期对提取量的影响表明,生殖生长期的CEL Ⅰ提取量明显高于营养生长期;缓冲液pH值对CEL Ⅰ提取量也有重要影响,pH 7.5缓冲液的CEL Ⅰ核酸酶提取量高于pH5.5和pH9.5;酶学活性鉴定显示,CEL Ⅰ核酸酶粗提物能有效地识别和切割DNA异质双链中的碱基错配.  相似文献   
1000.
添加稻草生物质炭对滨海水稻土有机质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腐熟稻草、直还稻草与稻草生物质炭3种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中碳组分的影响,采用为期270d的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等碳量的腐熟稻草、直还稻草(指稻草直接还田)与稻草生物质炭对水稻土有机碳累积及其氧化稳定性、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稻草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量及其氧化稳定性,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但对水稻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并无影响。腐熟稻草与直还稻草处理皆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但对土壤碳累积影响较小,腐熟稻草处理甚至会降低土壤抗氧化能力。稻草生物质炭的施用会增加土壤碳的积累,但若长期施用会降低土壤碳库活性,其可与腐熟稻草或直还稻草配施来减少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