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2篇 |
农学 | 111篇 |
基础科学 | 101篇 |
102篇 | |
综合类 | 613篇 |
农作物 | 69篇 |
水产渔业 | 44篇 |
畜牧兽医 | 251篇 |
园艺 | 107篇 |
植物保护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变量喷雾的果园自动仿形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为提高果园喷雾机自动化与精准喷雾作业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变风量与变喷雾量的果园自动仿形喷雾机,喷雾系统以冠层分割模型作为变量处方,采用扫描精度高的激光传感器作为探测源,以电磁阀和无刷直流风机为执行元件,通过探测果树冠层体积调节电机和电磁阀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以实时调节风机转速和喷头流量。设计了可独立调节风量和喷雾量的雾化单元,通过各个独立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协助雾滴穿透冠层;喷雾机最大作业高度4.2 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行株距为5 m×2 m的单株苹果树左右两侧平均沉积量分别为1.92和1.37 u L/cm2,最少雾滴数为46.2个/cm2,大于常用方法对风送喷雾中雾滴喷幅界定的20个/cm2;树冠轮廓与沉积量和风速变化拟合结果显示,设计的喷雾机能够根据树冠信息实现仿形变量施药。该研究为果树病虫害防治提供新方法与新装备,为精准植保机具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2.
多菌灵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大制约因素,积极开展多菌灵安全用药研究,寻找多菌灵替代用药方案尤为必要.本研究针对柑橘罐头原料加工果分别开展了以多菌灵、嘧霉胺浸果后的农药残留动态和保鲜防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柑橘浸药处理后30d内的保鲜效果,嘧霉胺1 000倍液处理略好于多菌灵600倍液处理;嘧霉胺处理后快速... 相似文献
83.
84.
85.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深入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的117个县域为研究单位,基于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①山西省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的退耕效果显著,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转林草地的类型尤为明显;②退耕15 a期间,山西省粮食总产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点退耕县的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水平都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粮食单产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③退耕对粮食总产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在省级层面,退耕还林工程不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反而通过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等方式,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进而带动粮食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6.
树木枯落叶在河流水体中的分解及氮、磷释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东风渠为试验点,选择法国梧桐枯落叶为对象,利用分解袋法,在为期39d的分解试验中,研究了落叶分解及氮、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变化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试验期间质量损失约11.6%,理论完全分解时间约8.21a。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落叶中的氮、磷含量变化波动较大。试验初期(0-9d),氮含量快速降低;然后又表现为逐渐升高,在分解后期(29-39d)又呈现下降趋势。落叶中磷含量在分解初期呈下降趋势,随后又逐渐升高,到分解中期,磷含量又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至分解末期,再次出现下降。落叶中氮素的累积指数NAI和磷素累积指数PAI整体上表现出以释放为主。随分解时间,大体上呈现释放-积累-再释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7.
用一串红品种帝王自交系种子搭载"神舟4 号"宇宙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诱变后代材料经多代选择,育成了新品种神州红,2008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认定。与原品种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开花期、单花序观赏期和成活率明显改善,但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SRAP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用的33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17对呈现多态性,二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45,说明空间诱变处理引起了一串红遗传物质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证明,空间诱变对一串红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SRAP技术是分析空间诱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以陇薯6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渭源县开展了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肥纯养分总量480 kg/hm2,其中N 270 kg/hm2、P2O5 210 kg/hm2,CK)纯养分总量的0~1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0.3块/穴,块茎重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84.0~101.8 g/穴,商品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提高4.0~6.5百分点,折合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产4785.0~6225.0 kg/hm2,干物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17.8~23.1 g/kg,粗淀粉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9.8~17.2 g/kg,VC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50.4~57.0 mg/kg,粗蛋白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4.7~7.5 g/kg。而烂薯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3.6~3.9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0.5~0.6 g/kg。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低于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2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块茎重、商品率、烂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较对照常规施肥均无明显变化。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施用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尤其是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10%时,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0.03~0.05 g/kg、速效氮含量12.2~23.3 mg/kg、速效磷含量2.6~3.2 mg/kg。 相似文献
89.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成粒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成粒对氮肥的响应,本试验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0 kg(N)·hm~(-2)、180 kg(N)·hm~(-2)和360 kg(N)·hm~(-2),观察分析了两个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动态模式和结实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生长度日(GDD)的增加,不同氮水平下2品种小花发育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小花分化均符合二次曲线方程模式,退化和败育符合一次线性方程,R2均达显著水平。大穗型品种‘周麦16’小花分化总数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在360 kg(N)·hm~(-2)处理差异极显著;大穗型品种‘周麦16’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小花分化和退化速率提高,有利于可孕小花的形成、增加结实粒数,最终180 kg(N)·hm~(-2)处理结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360 kg(N)·hm~(-2)处理平均每穗粒数增加2.04粒;多穗型品种‘豫麦49’尽管分化小花总量不高,但小花退化和可孕小花败育速率较低,在180 kg(N)·hm~(-2)施氮水平表现出高的可孕小花数量和结实粒数,但与高施氮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就增加穗粒数而言,两品种均以180 kg(N)·hm~(-2)较为适宜,从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结果来看,‘豫麦49’表现出与穗粒数相同的结果,而‘周麦16’在高施氮条件下可通过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抽水蓄能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福建永泰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YAAHP软件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权重值,以此来分析电站建设对各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比重。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电站建设对环境要素的影响为:生态环境(B1)社会环境(B2),生态环境状况(C1)环境污染(C2),周边居民生产生活(C4)移民生产生活(C5)。抽水蓄能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更为严重,建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结合工程实际和社会环境现状,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相关措施,以减少对移民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减少因施工及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