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食线虫担子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虫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物,常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线虫大多在土壤中危害植物的地下部.而目前使用的杀线虫剂对人畜的毒性较高,因此,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不但费用高。而且极易造成更为突出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和杀伤大量有益生物,使有害线虫和其它有害生物存在再度猖獗的风险,这不符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战略思想因此,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生物防治则成为有希望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22.
我国烟草赤星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3.
 刺梨是一种蔷薇科野生水果、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尤以Vc含量特高。在驯化过程中,白粉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相似文献   
24.
 农丰菌是贵州省林科所胡炳福从松针上分离所得两个细菌菌株,即BC752(Bacterium cereum)和P751(Pseudomonas sp.),经贵州省生物药品厂发酵生产为瓶装菌剂(液),分别称为农丰菌1号和农丰菌2号.几年来经一些农户和单位试用,认为多种林木、果树、烟草和大田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还报导对多种病菌有溶菌和抑菌作用.本试验以玉米大、小斑病菌为对象,进行了药效的鉴定.  相似文献   
25.
毛头鬼伞对线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头鬼伞,俗名鸡腿菇(亦称鸡腿蘑),隶属于鬼伞科(Coprinaceae)、鬼伞属(Coprinus)的真菌[1]。该菌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具多种药用功能,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  相似文献   
26.
刺梨白粉菌(Sphearotheca sp.)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幼苗的新鲜病叶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菌源。未发现有性世代。刺梨白粉病于4月上中旬始发,5月是花蕾和幼果的发病盛期,6月是叶片的发病盛期,7月以后病情下降。病害的流行程度与新叶的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发病较适条件:温度15—28℃,相对湿度80%以上,日照每天4小时左右。病害始发期用粉锈宁防治的防效达77%以上。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于兰  谭萍  向红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38-2441
为厘清贵州省稻瘟病菌主要菌株的遗传谱系的划分及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采用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贵州省的稻瘟病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分析,结果显示从154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DPS分析软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3.85遗传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供试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进行测定,将154个菌株分为6个组群21个小种,其中ZB群占优势,ZB1、ZB13为优势小种。比较按遗传谱系和生理小种对菌株的分类,可见,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28.
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3—2005年采自贵州地区20个地州、市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774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9个遗传谱系,其中L7、L6为优势谱系。采用传统的植物病理学方法,对其中88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88个菌株分为7群,20个小种,其中ZB、ZC群为优势群,ZB13、ZB15为优势小种。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的菌株可来自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而同一生理小种的菌株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29.
Pleurotus ostreatus对线虫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对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的致病过程、线虫感病症状及菌丝与线虫的相互作用。探明了粗皮侧耳对线虫致病的实质是杀主寄生,菌丝分泌的毒素首先将线虫击倒并杀死,然后菌丝从线虫体孔侵入,或靠酶和机械力的作用从表皮侵入,最后消解、吸收和利用线虫。一般菌丝与线虫接触1~5min线虫被击倒,20~30min卵和幼虫解体,4~6h成虫死亡,12h后菌丝侵入虫体营腐生生活。菌丝也可不侵染线虫,仅靠毒素将线虫杀死,在酶的协同作用下将线虫分解,直接吸收利用线虫。若菌丝分泌的毒素不足以杀死线虫,纵然菌丝与线虫充分接触也不能侵染活线虫。试验还表明,该菌平板培养产生的毒素,除去菌丝也能杀死线虫。  相似文献   
30.
粗皮侧耳粗毒素的杀线虫活性及其基本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红琼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349-1355
 粗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菌物能产生杀线虫毒素。菌丝细胞提取物和菌丝液体培养滤液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卵、幼虫及成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 ;用乙酸乙酯从该菌丝麦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稀释 10倍 ,击倒 95 %的线虫 (Panagrellusredivivus)仅需 4 .5h ;该菌产生的毒素可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 ,石油醚除外 ,对热和酸碱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尤其对酸的稳定性强 ,对线虫的毒杀活性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