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24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16篇 | |
综合类 | 192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69篇 |
园艺 | 33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由于人们生产频繁,向草原要的多,还回的少,加上自然的旱、涝、盐碱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出现了沙化、碱化、退化现象,草原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2.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单环刺螠的性比、性腺指数、繁殖力、胚胎与胚后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单环刺螠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单环刺螠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单环刺螠雌、雄比例为1∶1.17,雄性略多于雌性。成熟卵径为(145.16±1.70)μm×(141.27±1.94)μm,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绝对繁殖力为111 800~720 488(449 684±265 905)粒,相对繁殖力为2 214~12 702(6 849±4 854)粒,怀卵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学最小型体长约7 cm,体质量为11.21 g。精子密度为(5.88±0.52)×109个/mL,雄性个体平均精子数为(2.41±0.73)×1010个/只。雌性性腺指数在繁殖季节4—5月份呈现2个峰值,表明单环刺螠为分批产卵类型。在盐度25、水温15°C的条件下,胚胎发育经20~24 h孵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单环刺螠为间黄卵,进行不等全裂,且有螺旋卵裂的特征,形成偏极囊胚,原肠作用方式为外包和内陷。胚后发育经担轮幼虫(孵化后1~10 d)、体节幼虫(11~20 d)、蠕虫状幼虫(21~30 d)发育为幼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受精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5°C、盐度35、pH 8~9;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15°C、盐度25、pH 8~9。 相似文献
103.
以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法为技术手段,从城市水系与园林水源、园林建筑、水系形态与格局等方面,按照唐宋、明清、民国、现代的时间段对东湖水系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从城市水系与园林的关联性、水系周边建筑空间及功能变化、水系格局的完善三方面归纳总结水系演变特点:①城市水系与东湖在空间结构上大体经历了完善、破坏、重建和分离4个阶段,而东湖在这4个阶段中,参与到整个城市生态体系的系统中,经历了融合、维持、融入和脱离的生态功能变化;②水系周边建筑空间布局经游赏性空间对列交错、纪念性空间沿岸排布、游赏性空间核心主导和纪念性空间轴线贯穿4个阶段,水系周边建筑功能经纪念性与游赏性共存、纪念性与游赏性增强、纪念性弱化和纪念性恢复的变化,使得东湖从以酬唱游宴为主的衙署园林变为以纪念为主的公共园林;③东湖水系的空间格局由单一水体类型的基本格局变为湖渠溪贯全境的丰富格局.最后从城市与园林水系生态整合、园林水系自身格局保护两个方面给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4.
晋城市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的关停,农村生活用能也呈现出紧张的局面。大力推广沼气是改善农民生活用能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泽州县从2002年发展户用沼气,2009年泽州县新能源建设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到2013年底在436个村建设了户用沼气池,受惠农户6233户。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不断增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率.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大豆进口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的因素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CMS模型定量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大豆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有的放矢的针对影响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以改善大豆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106.
107.
伴随着我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发展,为提高沼气综合利用价值,探索沼液浸种在我地切实可行之方法,对水稻各项性状之优劣,于2004年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利用体外法探讨并比较不同纤维日粮的发酵特性及对猪氮排放相关指标的影响,为生猪生产中合理应用日粮纤维及减少氮排放的日粮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小麦、麦麸与燕麦麸3种原料,采用酶-重量法(AOAC Method 985.29)提取原料中的总日粮纤维组分,得到小麦纤维、麦麸纤维与燕麦麸纤维。以玉米-豆粕为基础,分别添加5%的提取纤维,形成3种纤维日粮:小麦纤维日粮(WF)、麦麸纤维日粮(WBF)与燕麦麸纤维日粮(OBF)。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模拟猪胃-小肠消化;采集6头健康、体重接近的生长猪的新鲜粪便,混合均匀后与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接种液,定量装入发酵瓶中模拟大肠发酵。日粮经胃-小肠仿生消化后,称取200 mg的消化产物于装有30 m L接种液的发酵瓶中,转入(39±0.25)℃培养箱中,分别在发酵4、12、24、36、48和72 h,取出对应发酵瓶,收集发酵残渣与发酵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在体外大肠发酵阶段,不同纤维日粮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及发酵液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p 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有显著差异(P0.05):(1)在发酵4与12 h,OBF组的IVDMD在3组中最高(P0.01),其他时间点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4 h,OBF组的IVDMD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8.32%、15.21%(P0.01);在12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4.87%、10.06%(P0.01)。(2)在发酵24与36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72 h,OBF组与WBF组极显著高于WF组(P0.01),在4与12h,OBF组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599;P=0.0504)。在24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27.32%、17.11%(P0.05);在36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6.65%、25.96%(P0.05)。(3)在发酵4与12 h,OBF组发酵液p H在3组中最低(P0.01);在24、36与72 h,OBF组与WBF组显著低于WF组(P0.05)。(4)在发酵24与48 h,OBF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并在12 h,有低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559)。在24 h,OBF组发酵液NH3-N浓度比WF组与WBF组分别低6.86%、4.59%(P0.05);在48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低8.44%、7.09%(P0.05)。(5)在发酵4 h,OBF组发酵液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分别在12、24 h与36、48 h,显著高于WF组与WBF组(P0.05)。在4 h,OBF组发酵液MCP产量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69.85%、82.25%(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燕麦麸纤维显著提高了日粮在发酵阶段的干物质降解率、发酵液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与微生物蛋白产量,并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 H与氨氮浓度。因此,相比小麦纤维与麦麸纤维,燕麦麸纤维在促进微生物发酵及氮减排方面具有更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