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有机农业的集聚与空间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有机农业虽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需要公共部门政策支持。准确把握有机农业空间分布特征,检验其集聚及空间依赖性,为公共部门选择和设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2013—2018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和有机认证数据,首先采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中国有机农业的空间分布;然后运用EG指数、产业集聚指数和区位熵判别有机农业集聚程度;最后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有机农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结合局部Getis-OrdGi*统计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进一步探讨有机农业在局域的空间集聚与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有机农业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和西部地区有机生产面积占比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有优势,而东部地区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获证企业数量居优势。2)中国有机农业的EG指数已超过0.05,有机农业集聚程度高;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和海南产业集聚指数和区位熵均大于1,显示这些省份的有机农业集聚优势明显。3)全局Moran’s I指数值大于0且逐年上升,显示毗邻省份的有机农业存在空间正依赖性;有机农业热点区主要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冷点及次冷点在中东部地区且呈现扩展趋势;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中国有机农业方向分布和重心均呈现先东北再西部的发展趋势。中国有机农业集聚逐年显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适宜于有机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外,公共部门政策、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亦是重要驱动力。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支持生态环境良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可能更可取;有机农业集聚区的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提升区域内有机农业集中度,形成集聚与扩散的良性循环;毗邻有机农业集聚区的区域可以利用集聚区的外溢效应,促进发展有机农业;公共部门采用瞄准型政策可能比普惠性政策更能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2.
随着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网上购买农产品。利用爬虫软件抓取淘宝网上安化黑茶网络交易数据,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探究地理标志对安化黑茶网络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程度达到了53.8%,其中特征变量地理标志在1%水平上显著,对安化黑茶网络交易价格有着重大影响。安化黑茶与普通黑茶价格悬殊较大,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无法直观的感受产品质量,因此更愿意购买地理标志茶产品。同时这也意味着保护和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3.
竹炭是竹子高温热解的产物,通常被用作燃烧、吸附和电极等材料.它独特的多孔形貌、高比表面积、高弹高强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增强体材料中应用潜力巨大.梳理了竹炭的制备方法、基本特性及表面改性进展,介绍了竹炭作为增强体在聚酯(尤其是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竹炭从制备、改性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对增强...  相似文献   
24.
洞庭湖区氮肥外部成本及稻田氮素经济生态最佳投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氮肥的外部成本和稻田经济生态最佳投入量。【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估算氮肥的外部成本,运用外部不经济性原理和生产函数模型方法研究兼顾农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稻田适宜施氮量。【结果】2002年洞庭湖区因氮肥施用不当带来的渔业损失0.1×107元,饮用水源污染损失1.02×108元,旅游业损失0.9×107元和居住环境损失0.3×107元。每公斤纯氮的外部成本约为0.41元。兼顾生产与农户经济效益的施氮量为138 kg•ha-1,兼顾生产与生态效益的施氮量为137 kg•ha-1。【结论】洞庭湖区实际施氮量已经达到并超过农户经济效益最佳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氮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外部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政府在一些氮肥高投入、高污染的县(市)征收环境税。  相似文献   
25.
氮肥面源污染控制的绿税激励措施探讨—以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氮肥税的设计,为中国氮肥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新途径。【方法】运用外部性理论和需求弹性理论,探讨氮肥税的设计。【结果】氮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21,说明氮肥在短时期内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氮肥厂商影响不大。将洞庭湖区农田施氮量超过平均生态施肥量的11个县(市、区)列为氮肥税征收范围,征税后将减少环境损失0.07×108元,为国家增加税收0.89×108元,因粮食减产带来的损失为0.58×108元,社会净效益是0.38×108元,农户支出增加的变化范围在0.95%~1.49%之间,农户收入变化范围在-8.41%~6.44%。征税后表现为粮食增产的云溪区、君山区、汉寿县、津市市、资阳区等五县(市、区)将减少环境损失0.01×108元,为国家增加税收0.16×108元,因粮食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0.67×108元,社会净效益是0.84×108元,农户支出增加的变化范围在0.95%~1.06%之间,农户收入增加量约占总纯收入的0.69%~6.44%。【结论】从全社会福利角度考虑,在洞庭湖区对氮肥征税的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6.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7.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玉米淀粉生物降解薄膜是替代传统聚乙烯果蔬包装薄膜的不二之选,而其中PBAT与玉米淀粉的配比对薄膜性能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制备了不同配比(100∶0、90∶10、80∶20、70∶30、60∶40)的PBAT/玉米淀粉薄膜,研究了不同配比对复合薄膜力学、热学等...  相似文献   
28.
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反映系统结构功能的能值指标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贡献率、能值自给率比较低;经济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资率比较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9.
核算了湖南省2001-2015年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灰水足迹,并采用扩展STIRPAT模型分析了其变化原因,以期为利用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提供合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灰水足迹由2001年的690.747亿m3下降到2015年的671.946亿m3,其中,农业灰水足迹占比最大,从49%缓慢上升至51%;工业灰水足迹占比最小,从23%下降至9%;生活灰水足迹占比从28%上升至40%。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人均GDP、灰水足迹强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灰水足迹的重要驱动因素,它们各自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799 6、0.654 3、0.650 5、-0.814 8、-0.589 2和-0.511 5,表明前3个因子对灰水足迹具有促进作用,而后3个因子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灰水足迹之间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关系,但不存在"污染天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