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187篇
  127篇
综合类   1573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836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介绍了可调式棉花精量排种器的结构及其在结构形状,排种器进种口,排种腔方面的改进,改进后试验表明,该排种器穴播单籽率在76%以上,1~2粒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92.
播量和株(穴)距的均匀性是播种质量中最重要最难以控制的指标,它们由排种器和其它工作部件,及辅助工作部件协调完成,其中排种器是关键。我区棉花铺膜播种机机械式排种器类型一般有充种式、舀充式、勺式和盒式等,其中勺式排种器占96%以上。勺式排种器的结构和其调节方式导致穴粒数不稳定,每个滚筒下种量大小不一致。为此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经反复试验,设计了在结构和原理上不同于传统排种器的一种新型的排种器,即可调式棉花双侧充种排种器。1可调式双侧充种排种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排种器由排种器腔体、左调节板、右调节板等…  相似文献   
93.
本文总结了天津地区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要点,对开展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试验表明,天津地区如在8月下旬前出售达商品规格的大口黑鲈,4月份需投放规格为100 g·尾-1的苗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94.
重庆四面山几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择重庆四面山张家山林场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水实验,对林地表层土壤的抗蚀性能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差异显著,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木荷石栎混交林地最大(87.2%),其后依次为枫香木荷石栎香樟混交林地(83.5%)、杉木纯林地(73.3%)、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地(69.0%),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地最小(52.5%).(2)林地土壤抗蚀性能随土壤深度和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土壤抗蚀指数0-10 cm土层为10-20 cm土层的1.1~1.6倍,土壤抗蚀指数与土粒浸水时间成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与其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5.
利用液培方法研究胡敏酸钠等有机酸盐作用下玉米幼苗对放射性核元素137Cs和90Sr的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机酸盐可以降低玉米幼苗对放射性核元素的吸收速率。1低活度放射性核素水平下,对照(不加有机酸盐)的玉米幼苗中发现了97%放射性核元素137Cs,而高活度放射性核素水平中为61%;有机酸盐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玉米幼苗中放射性核元素137Cs的量。在低活度水平中四苯硼钠降低137Cs的量最多, 玉米仅吸收12%,而酒石酸钾钠处理中玉米吸收量最高,为45.5%。对137Cs的吸收率,在胡敏酸钠处理中为23.9%, EDTA-Na处理中为41.3%;在高活度放射性核素水平中吸收率的顺序为四苯硼钠11%,胡敏酸钠26%,酒石酸钾钠28.7%,EDTA-Na 37%。2低活度水平下,对照中放射性核元素90Sr的56%被玉米幼苗吸收,而高活度水平中达61%。有机酸盐在低活度水平中降低放射性核元素90Sr的顺序为胡敏酸钠 23.9%,EDTA-Na 26%,酒石酸钾钠28%和四苯硼钠36%;在高活度水平中为四苯硼钠11%,EDTA-Na 24%,胡敏酸钠26%,酒石酸钾钠 31%。3低活度和高活度水平中,四苯硼钠和胡敏酸钠降低玉米幼苗体内的放射性核元素性质为最佳。4所有有机酸盐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6.
新疆策勒县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植的冬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红枣根部风蚀。未开垦的植被盖度3个不同的下垫面内,植被盖度和高度越大,其阻沙积沙能力越强。由于新开垦未种植裸荒地地表疏松无植被覆盖,表现出同阶段内最大的地表风蚀量。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不仅与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结构、风速大小与风向紧密相关外,还与地表的微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97.
普洱市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以云南普洱市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土壤团聚体含量、孔隙度、持水量、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磷素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退耕地〉坡耕地,钾含量表现为坡耕地〉退耕地;不同模式退耕林地土壤质量的恢复具有明显差异,按改良土壤的效果排序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以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或核桃为主要树种的乔灌草模式是当地退耕还林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8.
新疆策勒不同类型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运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策勒流动沙丘地、半流动沙丘地、砾质戈壁不同类型流动沙丘进行观测,研究了不同下垫面不同类型流动沙丘年运移速度、方向及其规律,为沙丘运移规律及保护绿洲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漠—绿洲过渡带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年平均前移距离为4.76~12.92m,半流动沙丘比流动沙丘前移速度明显减小,沙丘移动方向为东南东(99.82°—115.48°)。砾质戈壁2 m高新月形流动沙丘年移动距离为9.37 m,年移动方向为东南东(105.1°)。0.9m高盾状沙丘年运移距离19.15m,移动方向为东南东(93.77°),流动沙丘移动方向与年合成输沙势方向东南东(108°)基本一致,沙丘高度与运移速度呈二次函数反比关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沙措施,流动沙丘将会对策勒绿洲产生潜在的入侵威胁。  相似文献   
99.
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农作物水分管理提供指导.根据FAO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方程,利用河北省1965-1999年85个地面气象站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参考蒸散量序列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达到显著水平(α=0.01).其中,春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秋季较慢,冬季下降最慢;年参考蒸散量减少速率达43.58mm/10a.在空间上,全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地区减少幅度不同.其中,廊坊及以南地区下降较为突出,减少速率一般均在40mm/10a以上,而北部地区减少较为缓慢,一般均在35mm/10a以下,秦皇岛虽然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α>0.05).通过参考作物蒸散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即太阳辐射).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风速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是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气温升高对其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