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442篇
农学   395篇
基础科学   340篇
  285篇
综合类   2191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1236篇
园艺   688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01.
冬小麦关键物候空间分布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候信息对农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田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能够在大范围覆盖区域内准确地反映农作物物候信息。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选用2000至2009年的SPOT/VEGETATION NDVI旬合成产品数据集,尝试结合气象站点的气温,利用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以动态阈值法监测研究区冬小麦的返青期开始和抽穗期开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空间分布上,河北省冬小麦物候期总体上呈现由南到北逐渐推迟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各具体年份来看,冬小麦遥感监测结果符合实际的物候地面观测结果,并在因异常气候变化物候期发生变化的年份也有较好的反应,结果表明,通过NDVI时序曲线结合气温的方法可以准确监测河北省冬小麦关键物候期。  相似文献   
902.
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战后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养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在我国,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日趋完善。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背景、发展模式和特点.旨在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03.
望都县苹果幼果期日灼病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中旬在望都县万亩苹果基地抽查3个套袋苹果品种,调查果实日灼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套纸袋的"富士"和"斗南"日灼率为11%和14%,套塑料膜袋的"王林"日灼率为26%。对气象资料分析发现,7月5日和6日的高温、强日照天气可能是导致此次苹果日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预防苹果日灼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04.
为探究不同催产剂催产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性激素水平变化,设置4个剂量处理组,分别为:A组(LHRH-A315μg+HCG 3000 IU+DOM 15 mg)/kg、B组(LHRH-A39μg+HCG 2000 IU+DOM 10 mg)/kg、C组(LHRH-A33μg+HCG 1000 IU+DOM5 mg)/kg和D组(鱼用高效鱼用催产剂800活性单位+HCG 2500 IU)/kg;雄鱼剂量为雌鱼的1/2。催产前所采集雌雄鱼样本作为对照组M。结果表明,A组催产剂的剂型及配比,有助于提高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雌二醇、雌三醇水平,进而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卵巢发育;B组催产剂利于巴马拟缨鱼雌酮水平;人工养殖巴马拟缨鱼亲本,对D组催产剂敏感性较低,D组催产剂不利于提高亲鱼雌激素水平,其中B组和C组更利于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卵巢发育成熟。各组催产剂的剂型及配比,均促进了人工培育的巴马拟缨鱼雄性亲本精巢发育,其中A组的剂型为最佳剂型。指出,雌性亲本尚未完全成熟,影响巴马拟缨鱼产卵排精刺激的重要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5.
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辉清  沈强  庞晓莉 《茶叶科学》2010,30(3):167-172
研究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及其化学组成,采用感官审评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香气特征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型花茶的香气具有馥郁高雅、芬芳持久、茶香协调的特征,从其精油中共分离出121个峰,分析鉴定出103种成分,占总面积的99.51%。相对含量较高的8种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81%)、大根香叶烯D-4-醇(6.28%)、β-芳樟醇(3.39%)、二十一烷(3.58%)、四甲基环癸二烯甲醇(2.76%)、茉莉酮酸甲酯(2.31%)、库毕醇(2.24%)、二十烷(2.23%)。4-甲基-反式-3-硫杂双环[4.4.0]葵烷、环氧化马兜铃烯、1-氯十八烷、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等成分属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906.
1斜纹夜蛾特性 麻条子虫,麻麻点点,斜纹夜蛾,斜纹相连。 分布既广,迁飞也远,食性又杂,为害更贪。 注: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叫麻条子虫,是一种世界迁飞性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害,近年来呈暴发趋势。  相似文献   
907.
<正>"蒲城的酥梨和苹果誉满天下,但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果品质,做大果品产业,就必须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2010年1月10日,在陕西省蒲城县666.6公顷酥梨、苹果有机示范园成立大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梁俊博士以及来自台湾地区的农业专家箫文涌博士、陈中教授,现场为当地果品发展支招。  相似文献   
908.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份甘蓝细胞质不育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研究转育后代花器官形态对核背景的响应。结果发现,15份不育材料中有14份为萝卜胞质不育(Ogu CMS),仅1份为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Nap CMS)。细胞质不育材料花器官对核背景的响应,Nap型主要表现3种类型,第1类与原材料相近或呈负响应,第2类表现为正响应,第3类花器官不同部位响应不一,呈现正或负响应;Ogu型主要表现为不变化或较弱的正响应。不同来源胞质材料的花器形态对同一核背景的响应,因自交系不同而异,对于自交系K1、N4,不同来源胞质材料对其响应趋于一致,对自交系37、F1、G7的响应,在不同来源胞质材料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废弃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达到重度风险级别;从克里金插值结果来看,废弃地表层土壤污染最小的地方均在废弃地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河流尾段处,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尾矿库东部、服务区、居民点、河流中段以及河流转弯处。  相似文献   
910.
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主要野生苹果种质资源,是中国苹果资源中的独特分支,加强该资源的研究对保护苹果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具有重大意义。对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进行细胞学分类,探讨新疆野生苹果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伊犁的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为研究对象,在4月初至4月中旬,选取其幼嫩的茎尖,采用改进的适合新疆野苹果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压片,并根据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数目及其相对长度、平均臂比等核型指标,观察分析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核型特征。【结果】(1)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4条,所有种质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值为3.23 μm,属小染色体。从着丝点位置观察,多数类型均含有不同数量的m和sm染色体,个别类型只有m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4=34m、2n=2x=34=30m+4sm、2n=2x=34=28m+6sm、2n=2x=34=32m+2sm等4种类型。从染色体长度观察,除了香酸野苹果和长柄红霞果以外,其他的类型均含有不同数目的长染色体(L)、中长染色体(M2)、中短染色体(M1)以及短染色体(s)等4种类型,没有发现随体。(2)染色体结构特征方面,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平均臂比为1.27-1.5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1%-63.39%。核型类型大部分为1A和1B型,也有个别的2A和2B;1A、1B、2A、2B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67%、37.5%、8.33%和12.50%。(3)进化趋势图显示,黄圆野苹果最为特殊,其核型不对称系数最高(63.39%),其进化程度最高,其次是霍城圆果野苹果和清香野苹果,小花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56.01%);其余20个种下类型进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趋势较为集中;其中,大扁心野苹果的进化程度最低。(4)聚类分析显示,24个种下类型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9个种下类型,它们具有较高的核型特征相似性,大多数类型的平均臂比大于其他类型,结合进化趋势结果,发现它们的进化趋势比别的类群较高;第二类包括11个,核型类型大多数为1B、2A、2B;第三类4个类型,它们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核型类型属于1A和1B,说明这类群的遗传相对稳定。【结论】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的核型特征有一定差异,根据核型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比较,其揭示的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加明晰,聚类结果更能反映出类型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合核型特征可初步判断种下类型的进化趋势,这对进一步研究新疆野苹果种下类型的系统进化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