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9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2篇 |
农学 | 223篇 |
基础科学 | 169篇 |
154篇 | |
综合类 | 1270篇 |
农作物 | 137篇 |
水产渔业 | 117篇 |
畜牧兽医 | 590篇 |
园艺 | 224篇 |
植物保护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育珠和未育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mingii)的耗氧率。所用三角帆蚌为养殖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同一批的3龄蚌。夏季和秋季实验所用的育珠蚌插片后的养殖时间分别为83 d和128 d。实验结果表明,夏季育珠蚌(蚌重137.6 g±14.4 g)的耗氧率为(769±267)mg/(kg·h),显著低于未育珠蚌(蚌重100.3±15.0 g)的耗氧率[(1 146±265)mg/(kg·h)]。秋季育珠蚌(蚌重144.2 g±16.2 g)的耗氧率[(632±191)mg/(kg·h)]与未育珠蚌(蚌重134.4±17.9 g)的耗氧率[(601±137)mg/(kg·h)]相比无显著差异。无论夏季或秋季,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在夜间均高于白天。在夏季将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连续饥饿3 d后其耗氧率均显著下降;而在秋季连续饥饿3 d后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变化相对较小。本实验结果证实插片育珠可影响三角帆蚌耗氧率,但不会改变三角帆蚌耗氧率的昼夜节律;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程度因养殖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62.
为山区鲟鱼的高效养殖提供参考,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下,进行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的投喂频率试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高频投喂(4次/d和5次/d)鲟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低频率投喂处理(1次/d、2次/d、3次/d);3次/d和4次/d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日投喂频率以4次/d为宜。 相似文献
63.
64.
以紫花苜蓿阿尔岗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金皇后(M. sativa‘Golden empress’)和三得利(M.sativa‘Sanditi’)为材料,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丙二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SNP浸种能有效缓解PEG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MDA含量的积累,在第6 d SNP+PEG与PEG处理相比,阿尔岗金、金皇后和三得利种子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 11%,21. 81%和30. 38%。(2)随PEG胁迫时间延长,3个苜蓿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SNP+PEG与PEG处理相比,阿尔岗金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在处理第4 d,第2 d和第4 d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3.71%,18.57%和9.23%;金皇后各含量均在第2 d有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0.96%,16.84%和5.48%;三得利各含量分别在第4 d,第2 d和第2 d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7.87%,17.52%和13.40%。(3) 3个品种紫花苜蓿SOD、POD、CAT、APX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第4 d活性最大。与PEG处理相比,SNP+PEG处理下三得利SOD、POD活性增加率是阿尔岗金的2.76倍和1.21倍,是金皇后的4.10倍和1.21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是紫花苜蓿适应干旱的生理基础,外源NO可提高紫花苜蓿对干旱的防御,3个品种紫花苜蓿受外源NO调节强弱顺序为:三得利金皇后阿尔岗金。 相似文献
65.
66.
为保障深远海金属网箱养殖系统的结构安全,进行网箱结构的水动力学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构成金属网箱主要组成部分的金属网衣是一种小直径多孔的网状结构,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的水动力学特性与一般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有显著不同。本文基于有限元基本原理,采用梁单元模拟金属网线结构,采用连接单元模拟网线接触部位的相互作用,并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水流作用下一种金属菱形链网衣在不同网目尺寸、不同网线直径情况下的水阻力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当网目尺寸由25 mm增加到35 mm、45 mm时,网衣受力增加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4.71%和38.07%;当网线直径由2.5 mm增加到3.2 mm、4.0 mm时,各工况下网衣受力增加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05%和45.06%。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深海养殖金属网箱水动力特性研究提供积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绍兴市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调查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的12口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内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结果显示:池塘内盐度变化范围为0~2,溶氧为6.2~13.9 mg/L,pH为7.5~9.8,总氨氮(TAN)为0.00~0.72 mg/L,亚硝酸盐氮(NO_2~--N)为0.00~1.70 mg/L,硝酸盐氮(NO_3~--N)为0.18~4.77 mg/L,总氮为1.74~6.08 mg/L,总磷为0.20~2.72 mg/L,总有机碳为1.88~42.57 mg/L,C/N为10~39。池塘内浮游植物种类隶属6门、24科、42属,其中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15~2.30)×107cell/L,叶绿素a(Chl.a)为2.62~37.24μg/L。Chl.a与蓝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NO_2~--N和NO3--N均与pH显著负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高pH可能是导致2016年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生物量和水体的p H应有助于提高对虾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艾氏蛇鳗(Ophichthus evermann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 17759 bp, 包含了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 个转运 RNA 基因(tRNA)、2 个核糖体 RNA 基因(rRNA)、2 个控制区(D-loop)和 1 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线粒体 DNA 全序列的碱基组成分别为 A (31.27%)、G (16.19%)、C (26.22%)和 T (26.32%), 其中 A+T 含量(57.59%)大于 G+C 含量 (42.41%), 呈现出明显的 A+T 偏好性。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不同,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ND6 基因和 tRNA-Glu 移到了 tRNA-Thr 和 tRNA-Pro 之间, 且 ND6 基因上游还存在另一个高度同源的 D-loop 区。 tRNA-Gln (Q)、tRNA-Ala (A)、tRNA-Asn (N)、tRNA-Cys (C)、tRNA-Tyr (Y)、tRNA-SerUCA (S1)、tRNA-Glu (E)、 tRNA-Pro (P)和 ND6 9 个基因位于 L 链, 其余基因均位于 H 链。除 tRNA-Ser (AGC)外, 其余 21 个 tRNA 均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 基于 12 个蛋白编码基因(ND6 除外)构建了蛇鳗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树。结果显示艾氏蛇鳗与短尾蛇鳗(O. brevicaudatus)和食蟹豆齿蛇鳗(Pisodonophis cancrivorus)的亲缘关系较近, 蛇鳗属是蛇鳗科鱼类中分化较晚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丰富了蛇鳗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 也为该类群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9.
浙江省池塘养殖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和养殖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7-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6口养殖生产池塘内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池塘水质和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所研究的池塘中,3口(B1、B2和B3)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2口(S1和S2)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乌鳢,1口(S3)投喂冰鲜鱼养殖乌鳢。试验结果:8月11日—9月4日,池塘B1内大口黑鲈体质量增加62 g/尾,池塘S1内乌鳢体质量增加113 g/尾,池塘S3内乌鳢体质量增加31 g/尾。研究期间,池塘S1和S2水中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底泥总磷(TP)均高于池塘B1、B2、B3;池塘S3水中TAN、活性磷酸盐(PO_4~(3-)-P)、TN、TP和底泥TN、TP、POC高于池塘S1和S2,但水中NO_2~--N、NO_3~--N、COD_(Mn)和TOC均低于池塘S1和S2。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和乌鳢可正常生长;投喂配合饲料时,乌鳢池塘水中TN和TOC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表明乌鳢养殖池塘中有机质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