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性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综合变动系数,运用耦合度模型开展了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为促进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县域单元乡村性指数变化较小,平均值为0.62~0.63,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以鄱阳湖水域为中心,越往外围乡村性越弱;(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林地、水域为主,土地利用较为稳定,变化程度较小,南昌市区、星子县、鹰潭市区、鄱阳县为剧变型和缓变型,其余27个县域为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这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为低水平耦合,耦合度整体上为0.25,其中11个县域处在颉颃时期,20个县域为低水平的耦合;(4)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变化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为低度协调,平均协调度为0.31,仅南昌市区、星子县、鄱阳县、余干县属于高度协调,武宁县、湖口县、鹰潭市区属于中度协调,其余24个县域为低度协调。  相似文献   
32.
叶长盛  刘平辉  陈荣清  吴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75-2376,237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4年江西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4083hm2增至1.6406hm2,其中耕地、草地比重在减少,其余在增加;按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进行产业分解,其中第一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占用比例最高,但增长速度最慢,资源利用效益最差;第三产业生态足迹量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第二产业则介于第一、三产业之间;从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生态足迹看,农业、牧业生态足迹呈减少态势,林业、渔业呈增长趋势,林业资源利用效益最好,其次是牧业和农业,渔业最差.  相似文献   
33.
林芝地区的黄土堆积记录着青藏高原东南部大气环流信息。选取林芝地区一黄土剖面,探讨该区域风尘堆积记录的古环境变化信息。通过AMS14C限定其堆积年代,并结合粒度、磁化和色度率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剖面的AMS 14C年代结果介于37.6~2.4 cal. kyr BP之间,为晚更新世以来的风尘堆积物。2)有效指示了晚更新世以来林芝地区沉积环境大致从温暖到寒冷再到温暖的阶段性变化。3)与其他气候记录进行对比,显示林芝剖面的古气候环境总体上体现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响应,但也存在差异性。林芝剖面变化表现出的气候波动,可能是印度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三生”用地转型过程、生态环境效应及其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活用地大幅增长(1 063.45 km2),生态用地持续减少(997.41 km2),生产用地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的用地转型模式为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侵占。(2)时序变化上,2000—2010年,随着工矿生产用地和城乡生活用地的扩张,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8下降至1.424;2010—2020年,伴随着生态用地的恢复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内部格局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4升至1.447。(3)空间分布上,整体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南昌大都市圈为中心的中部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和以宜春市、景德镇市、上饶市为中心的东西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建立层级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抚州市主要城市街道景观进行调查,分析了抚州城市街道在景观建设上的成功与不足,对抚州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