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马齿苋脯1.产品特色马齿苋别名五行草、长寿菜、耐旱菜、地马菜、瓜子菜、五色菜、指甲菜、猪马菜。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产品具有清热解毒、利肠通淋、散瘀消肿、止  相似文献   
102.
一、概论:韶关市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据史书《汉书,地理》记载,汉武帝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连州的女子已进行“桑蚕织绩”和“采桑饲蚕”的种桑、养蚕、丝织的生产活动了。解放后北江沿岸中上游的英德、阳山、连县、翁源、乐昌、曲江等县先后发展了蚕桑生产。1958年有桑地约3000多亩,产茧35吨多。1978年桑地面积才发展到4200多亩,产茧173.3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农村政策得到落实,蚕桑生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发展。1986年桑地面积达8万6千多  相似文献   
103.
纵坑切梢小蠹聚集化合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辉 《林业科学》1993,29(5):463-467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属于聚集性松树害虫。它是利用化学气味物质建立种内或种间联系,并由此形成聚集危害的。早在60年代,Oksanen和Perttunen等已注意到具有化学气味的物质对纵坑切梢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对此进行过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探索纵坑切梢小蠹的聚集机制,已受到更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多种原因,关于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合物种类及释放量的问题仍然存有较大争议,该虫是否具有信息素物质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结论。确定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学气味物质对于揭示该虫的聚集机制,加深虫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进而利用这些化合物进行害虫测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将部分诱虫试验,和对有关气味化学物质的检测分析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04.
对福建主栽的5个香蕉品种和当地的2个野生蕉类型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香蕉不同品种类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目、活性以及酶谱组合形式存在差异,并与生长强度、抗性等性状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可为研究香蕉的起源进化与分类提供依据,亦可作为突变体筛选的一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5.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花青素还原酶是催化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合成的关键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茶树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含33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分子量为37kD,等电点为6.54;成功地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原核表达;优化了原核表达中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氨苄青霉素浓度,纯化出目的蛋白。HPLC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具有ANR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6.
松墨天牛刻痕在思茅松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观察思茅松树的松墨天牛产卵刻痕数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揭示了影响产卵刻痕在思茅松上分布的主要因素.寄主生长势是产卵刻痕数量的决定因素,衰弱寄主能够引诱成虫产卵;木段直径是产卵刻痕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直径小于16 cm的木段上,刻痕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加,且具有显著相关性;树皮厚度是产卵刻痕数量的制约因素,直径大于16 cm的木段上,刻痕随树皮厚度的增厚而减少,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蠹虫在侵入寄主前并无明显选择.一旦蛀入寄主树内,便利用寄主散发的外源性首体在后肠部位合成释放信息素招引同类群集,不仅能克服树木的抗性,而且能和寄主保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8.
氮与钙营养对香石竹叶片PPO、POD和叶斑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NO3-、Ca2+营养液对香石竹施肥,并对香石竹进行叶斑病接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NO3-浓度在240~250 mg/kg,Ca2+浓度在220~342 mg/kg范围内,有利于香石竹叶片钙含量的提高和PPO、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能增强植株自身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减轻褐斑病的发病程度.叶钙含量与PPO、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PPO**=0.924,rPOD**=0.938),营养液NO3-浓度与叶钙含量呈负相关r=-0.122).  相似文献   
109.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脆弱区,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遏制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退化,在2005—2017年先后实施了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本研究应用基于卫星遥感模型估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家畜存栏统计数据,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草地理论载畜量及载畜压力时空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三江源区理论载畜量呈现不显著降低趋势,较之前一期工程期间,二期工程实施期间理论载畜量降低了6.75%;一期工程实施期间现实载畜总量2 041.39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1.38;而二期工程实施期间,可能由于气候暖干化使得理论载畜量降低,以及实施减畜政策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导致现实载畜总量增至2 216.40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增至1.60。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仍然面临着艰巨而又复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0.
马铃薯在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也是山区的主要农作物,既是粮食也是蔬菜,对丰富群众菜篮子和山区脱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马铃薯病虫较少,所以种性退化慢,口感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马铃薯测土配方栽培是在测定土壤养分和肥效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确定科学配方和措施的一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