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2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8篇 |
农学 | 296篇 |
基础科学 | 288篇 |
177篇 | |
综合类 | 1478篇 |
农作物 | 225篇 |
水产渔业 | 259篇 |
畜牧兽医 | 978篇 |
园艺 | 162篇 |
植物保护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饲料循环粉碎工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碎工段的能耗占饲料加工车间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些小型厂其比例更高,达二分之一以上。减少粉碎工段的能耗,值得饲料厂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视。循环粉碎工艺已在一些厂家应用,但是如何用好这一工艺的报道不多。本文对循环粉碎工艺进行论证,并探讨该工艺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期对饲料工业节能起到积极作用。1循环粉碎工艺简介1.1循环粉碎工艺组成循环粉碎工艺与普通粉碎工艺分别由图1、图2表示。在循环粉碎工艺中,原料经粉碎后提升,在分级筛中按粒度分为粗、中、细3种,若要求饲料产品有较细的粒度,中等粒度的物料并入粗物料中… 相似文献
93.
旨在克隆获得牦牛StAR基因编码序列(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mRNA组织表达特性。本研究以屠宰场采集的成年母牦牛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n=5),不同年龄(胎牛、1岁、2岁)牦牛的卵巢(n=3),不同发情周期(卵泡期、黄体期)的牦牛卵巢(n=3),黄体期黄牛的卵巢(n=3)及实验室冻存的牦牛颗粒细胞为研究材料。以牦牛黄体期卵巢cDNA为模板,用逆转录PCR克隆StAR基因,并使用MEGA7.0和ExPASy-ProtParam等软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St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结果发现,StAR基因CDS区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StAR蛋白总体带正电荷,属于碱性亲水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 StAR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牦牛StAR基因在卵巢表达水平最高(P<0.01),且2岁时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和1岁龄(P<0.01),黄体期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黄体期黄牛卵巢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在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StAR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培养24 h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显著降低。综上所述,StAR基因序列较为保守,在牦牛卵巢组织中表达最高,且表达水平随年龄与卵巢周期而变化,提示StAR基因可能参与牦牛卵巢及黄体功能相关的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94.
95.
96.
98.
99.
100.
1991年1月13日至28日在重庆市举办了现代养蜂技术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由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和重庆市养蜂协会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养蜂研究与教学机构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