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卵巢发育与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传植物病毒须依靠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和扩散,而植物病毒在媒介昆虫体内的复制和转运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Sinisterra等[1]报道称媒介昆虫携带病毒后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  相似文献   
22.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为双层壳、二十面体的双链RNA病毒,是水稻的重要病原物之一.文中比较了RDV中国福建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基因组各片段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发现RDV两个不同分离物基因组相应片段的相似性均在92%以上,最高可达96%;分析了相应基因组片段编码的结构蛋白P1、P2、P3、P5、P7、P8及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非结构蛋白的P9和非结构蛋白Pns4、Pns6、Pns10 、Pns11和Pns12在RDV复制、组装过程中的功能;回顾了RDV粒子三维结构的研究概况,对RDV粒子内、外层衣壳的晶体学结构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简要介绍了RDV复制与组装的机制,发现核心蛋白与dsRNA间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单元是病毒RNA的分拣及包装到病毒粒子核心内的可能机制.同时,指出基于PDR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在水稻矮缩病毒防治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3.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病性在田间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根据亲本材料秀水11及2个转基因材料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的发病情况,初步明确两个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与亲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亲本材料有所上升,但对纹枯病的抗性则不如亲本秀水11。  相似文献   
24.
越冬代菜粉蝶Pieris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寄生后,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0.5~2d逐日上升,此后则逐日下降.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1~4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也是寄生后0.5~2d升高,寄生后3~5d降低.寄生后0.5~2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3~5d则恰好相反.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0.5~3d日渐升高,寄生后4d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寄生后5d则急剧下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0.5d开始显现,此后逐日升高,至寄生后5d已达43.24~44.27μg葡萄糖·mg-1蛋白·min-1.  相似文献   
25.
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采集自浙江、广西、云南和海南省的4个白背飞虱种群的抗药性进行了评价。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叶蝉散和扑虱灵4种药剂的抗性,以云南和海南两种群较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就白背飞虱抗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水葫芦象甲的寄主专一性及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葫芦象甲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 d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 d,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低于15,60头/m2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25,190头/m2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130,450头/m2时,天敌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  相似文献   
27.
适用于高温季节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测定表明,直接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病死虫匀浆稀释液,抗紫外线能力最强,提纯病毒加苋菜红食品染料次之。苋菜红食品染料的保护作用极显著强于胭脂红食品染料以及黑色素等,可作为保护剂供生产实际应用。杀灭菊酯和硫酸铜对EoNPV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两者各自与该病毒混用后,在34℃下实际杀虫率分别为理论杀虫率的1.65和1.35倍。天皇星、灭幼脲Ⅲ、灭扫利、乐果、CpNPV及克螨特则对此病毒无增效作用。正交筛选的结果表明,34℃下9种EoNPV制剂中以EoNPV-Ⅰ乳剂为最佳,EoNPV-Ⅱ、Ⅶ乳剂和EoNPV-Ⅳ水剂次之,对三龄初幼虫的杀虫率由单用EoNPV的4.76%分别提高到89.04%和71.02—75.11%,可供生产上试用。  相似文献   
28.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试验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宿主感染病毒后,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生殖率、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力(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平均世代长度(T)长于对照。饲毒组与对照组间的这种差异因饲毒浓度、饲毒虫龄和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免于病死蛹羽化所得雌成虫和对照间的产卵期、产卵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试验除表明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并显示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及A和B大组特异性引物对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并对测定的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均被A和B两个大组的Wolbachia复合感染;同种寄生蜂的雌蜂和雄蜂的wsp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采用通用引物从蝶蛹金小蜂中扩增出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序列的长度为540bp,属于B大组中Pip组,而从丽蝇蛹集金小蜂中扩增出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序列的长度为558bp,属于A大组中Uni组。用A-Wolbachia引物从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中扩增出的wsp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548bp,同源性达99.8%;而用B-Wolbachia引物从两者中扩增的两条wsp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分别为424bp和439bp同源性达87.5%.  相似文献   
30.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毒杀作用和内吸毒力。对 2龄 1日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 (AFC50)分别为111.57μg/mL和 144.28μg/mL ,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 (EC50)为 134.39μg/mL。内吸毒杀作用在 1600μg/mL浓度下能达到 90%以上 ,胃毒作用在 800μg/mL下 ,处理 5d后的死亡率为 73.71% ,对二化螟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 ,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