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525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227篇
  184篇
综合类   2098篇
农作物   290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999篇
园艺   590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罐藏专用黄桃新品种‘皖83’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皖83’是从‘佛雷德里克’ ( Frederic, NJC83) 的营养系变异中选育出的罐藏专用黄桃新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提早10 d, 树势中庸, 平均单果质量141.2 g, 果肉金黄, 不溶质, 果皮及果核处无红色素, 味甜酸适中, 品质优, 早果, 丰产, 适应性强, 果实加工后果肉金黄色, 有光泽, 香味浓。  相似文献   
132.
南亚热带李新品种‘华蜜大蜜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蜜大蜜李’是从‘三华李’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 果实近圆形, 平均单果质量51.5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1% , 酸甜味浓, 肉质软溶, 丰产稳产, 是‘三华李’中的大果品种, 适合于南亚热带山区栽培。在广东6月中下旬果实红熟。  相似文献   
133.
白玉石籽是我们1998年在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杜郢村从1株三白石榴萌蘖选出的软籽石榴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469.1g,果皮黄白色,果面光洁,果棱不明显;籽粒多呈马齿状,平均百粒重84.4g,最大百粒重102.0g,籽粒无色;核硬度3.29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0%,可溶性糖含量12.60%,有机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149.70mg/kg,可食率58.30%,籽粒出汁率81.40%;采前裂果少,果实较耐贮运;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5天;抗石榴褐斑病、干腐病。2003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4.
以河南中牟为供试地点,对不同钾肥品种和罗布泊钾肥不同用量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以了解钾肥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钾肥处理都可以增加大蒜蒜薹、蒜头鲜重,蒜头瓣数、蒜头直径、茎周长,可以促进大蒜对氯素的吸收,提高Vc、蛋白质含量,但不同钾肥种类和用量袁现不同.利用回归方程求得罗布泊K2SO4的最佳经济效益施用量为253.5kg/hm2时,最大产值为33 495.5元/hm2.  相似文献   
135.
‘久香’草莓是1995年冬至1996年春以早中熟、抗病品种‘久能早生’为母本,以早熟优质日本品种‘丰香’为父本进行杂交,经1996--2006年初选、复选和决选育成,2007年1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6.
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于2016-2017年综合运用籽粒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2项指标将河南省38个主推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高产高效型、高产低效型、低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穗粒数都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与氮低效品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产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低产(效)小麦高24.8%,花后干物质的转移量和转运效率最大,分别是低产低效型小麦的2.1倍和1.6倍。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较氮低效品种增加16.2%,但在干物质转移效率上与不同氮效率品种差异不显著;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氮素转移效率是氮低效品种的1.1倍。高产型小麦品种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低产型小麦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速率最高,在该时期,同等产量水平下,HYHE型小麦氮素积累量速率较HYLE型高28.8%,LYHE型小麦的氮素积累速率较LYLE型高66.0%,且花后氮素积累速率与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相同产量水平下,氮高效小麦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137.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旱稻孢囊线虫是一种水稻上重要的病原线虫。筛选抗虫种质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室内二龄幼虫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平均孢囊数、相对抗病指数和繁殖系数法评价了湖南省51个主推的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结果】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未发现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室内接种条件下,在24个中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仅广两优2010表现为抗;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广两优2010、准两优527、广两优1128 3个品种为抗;在27个晚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农香优204、岳优9264、岳优3700、中浙优1号、岳优27、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共10个品种为抗;而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表现为中感。在田间自然病圃条件下,依据繁殖系数Pf/Pi评价,筛选出9个晚稻抗性品种,鉴定结果与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基本一致。【结论】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8.
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 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 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 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 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 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0.
知识经济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从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知识经济与农业科技革命,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