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又名呕吐毒素,是由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为研究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小麦赤霉病及DON的防治效果,分别使用单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剂试验,并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麦粒中DON的含量。2014年在江苏姜堰、建湖和六合3地进行的单药剂试验结果显示,25%丙硫菌唑悬浮剂(SC)、25%氰烯菌酯SC、30%戊唑醇SC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对赤霉病和DON均有防效,20%嘧菌酯可分散粒剂(WG)的赤霉病防效较差,对DON无防效。25%丙硫菌唑SC较其他4种药剂具有更好的防效,并且在3个试验点效果稳定。2015年在江苏姜堰进行的单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百菌清·戊唑醇WP、25%丙硫菌唑SC、25%氰烯菌酯SC和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4种药剂的赤霉病和DON防效较好,防治后的小麦DON含量均小于1 000 μg·kg-1,符合国家限量标准,与其他药剂差异显著(P<0.05),DON防效均大于70%,分别为76.3%、75.6%、73.6%和72.2%。病情指数、病穗率与DO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DO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28,P=0.022),病穗率与DO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400,P=0.176)。  相似文献   
72.
小麦纹枯病产重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3.
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毒素及其在植物病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白粉病是贵州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是由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复合群(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累积。作为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DON可以引起呕吐、拒食、腹泻、出血甚至死亡, 对猪的危害尤其严重。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高频率流行,尤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以及黄淮部分小麦产区、美国中西部小麦主产区,导致小麦中DON毒素严重超标,并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小麦中DON毒素的污染现状、产毒镰刀菌种类及其化学型的分布及其趋势、毒素产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小麦中DON毒素的防控途径进行了论述,希望有助于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监管以及科学处置。  相似文献   
75.
小麦种子中与抗赤霉病性相关的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PLC方法分析了抗小麦赤霉病程度不同的8个小麦品种种子的水溶性组分。结果表明,所有小麦品种都有1个保留时间为9min的吸收峰(P9),且抗病品种中该吸收峰的高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种子水溶液经过氧化氢温育处理后,P9明显升高,表明有大量的P9生成。因此,推测P9可能是1种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相关的生化成分,在小麦抗赤霉病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6.
应用麦田除草剂常能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危害。本试验用PDA平皿测定法测定了绿麦隆、丁草胺、禾草灵、苏先2号和T6376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能力,并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一、皿测试验 在含有梯度浓度的除草剂PDA平板上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的菌落圆片,培养一周后,测量菌落生长直径,以除草剂防治田间草害的常规用量为限量,抑菌率超过50%的药剂有绿麦隆  相似文献   
77.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大体有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枯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越冬前和早春拔节期有2个发病高峰,小麦根围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也出现相应的2个高峰,病菌数量高峰较小麦发病高峰约提前20—25天。秋冬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冬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影响春季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气象因素是温度。相关性测定表明,温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地制宜适期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和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等栽培技术,均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  相似文献   
7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是一种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为了制备抗DON的抗体,必须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加大DON的分子量.本研究采用保护-去保护策略使DON的C3上的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使DON衍生后获得1个羧基.利用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反应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分析,得出[M H] 为397.2,确认为3-半琥珀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HS-DON).3-HS-DON与载体蛋白采用碳化二亚胺法进行偶联,偶联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推断偶联成功,并研制出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0.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在目标性状得到改良的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可能会受到影响。前期研究发现,与受体小麦扬麦158相比,转WYMV-Nib8基因小麦N12-1对小麦黄花叶病具有较强抗性。为了明确N12-1的生存竞争能力及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生态适应性,在2017—2018年以转基因小麦N12-1及其受体扬麦158和3个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1、宁麦13、宁麦14为比较对象,对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苗数、株高、穗数、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研究。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N12-1与扬麦158的基本苗数、穗数、粒数无显著差异,但N12-1显著矮于其受体扬麦158,而穗粒数显著高于扬麦158。N12-1与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1相比,株高、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N12-1与宁麦13仅在株高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N12-1与宁麦14仅千粒质量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植物与受体之间对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转基因小麦申请安全证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