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2篇
  19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1.
为了解60Co-γ射线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产生的辐射效应,以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菌根真菌对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梯度剂量(20~12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铁皮石斛种子,对辐射种子分别进行非共生萌发[1/2MS、燕麦培养基(OMA)]、菌根真菌共生萌发(OMA接种菌株JL4、JL2)培养,比较分析非共生和共生培养方法对辐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幼苗表型变化。结果表明,在非共生萌发(1/2MS)条件下,铁皮石斛种子半致死剂量为62 Gy,在与不同胶膜菌属菌株共生萌发后,半致死剂量为69 Gy(JL2)和63 Gy(JL4)。种子萌发率随辐射剂量的增高而降低,低剂量(20 Gy)处理加速了幼苗形成,高剂量处理(90、120 Gy)抑制了幼苗形成;培养115 d后,20 Gy处理成苗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8.26%(1/2MS)、15.00%(JL2)和17.86%(JL4);高剂量(90、120 Gy)处理种子在共生萌发条件下可获得表型变化更明显的幼苗,具体表现为幼苗高长、假鳞茎...  相似文献   
312.
为研究矿粒粒径对深海采矿扬矿泵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采用DPM模型模拟泵内固液两相流动,并以基于流体动力学的Oka磨损模型仿真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分析扬矿泵在不同矿粒粒径下的磨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矿粒粒径的增大,首级叶轮及次级叶轮的前后盖板磨损量分布逐渐均匀,前盖板磨损量的集中区域从出口压力面向叶轮中部及进口吸力面转移,后盖板磨损量集中分布区域从进口吸力面一侧向出口压力面一侧转移,叶片进口和出口的磨损面积均逐渐增大;首级空间导叶及次级空间导叶的叶片背面进口磨损面积逐渐增大,在轮毂出口处磨损区域向外逐渐偏移,且该位置磨损面积逐渐减小;当矿粒粒径从1.0 mm增大到5.0 mm时,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的前盖板最大磨损量分别上升132.9%和104.2%,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的叶片最大磨损量分别上升172.3%和142.5%,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的后盖板最大磨损量分别上升251.4%和102.3%,首级导叶和次级导叶的最大磨损量分别下降87.08%和74.26%.  相似文献   
313.
【目的】研究潮汐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基质水分耗散规律,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瓯秀201为试材,设置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2种方式,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拟合潮汐灌溉方式下基质水分耗散规律。【结果】潮汐灌溉方式下,穴盘质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920;穴盘质量减少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853。与顶部洒水灌溉相比,在番茄4叶1心时,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系体积、根系长度分别提高44.81%、45.91%、93.81%、9.41%;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下降;潮汐灌溉下番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结论】潮汐灌溉下基质的水分吸收与耗散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潮汐灌溉可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使番茄根系保持较高生长活性,有利于番茄植株保持较高的光合能...  相似文献   
314.
从促生、生防、抗非生物胁迫的角度,总结微生物肥在玉米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产量、子粒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及节肥潜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1.3%~39.7%.利用微生物肥料可能减少15% ~ 30%的化肥用量.建议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不...  相似文献   
315.
准确快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能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条件。直接固体进样技术因具有能简化样品前处理、缩短分析时间、减少有害化学试剂使用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土壤环境样品中各类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电热蒸发、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进样、中子活化技术等典型土壤固体样品导入技术。其次,根据检测器的不同对固体进样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工作原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标准现状进行了总结。本文进一步从样品的称样量及目数选择、校准方法、基体干扰和消除技术方面对土壤直接固体进样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土壤固体进样技术的自动化程度、精度提高、成本节约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16.
比较带茭苗与常规苗2种留种育苗方法对茭白种苗质量、经济性状及产量、采收历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茭苗优势明显,雄茭率和灰茭率分别仅为常规苗的9.7%和3.1%,夏、秋季单荚壳茭重、单荚肉茭重分别增18.0%和17.2%,夏、秋季产量分别增加12.7%和17.1%;夏季茭白采收历期缩短8 d,可以有效降低采收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317.
本文探究了脲酶或硝化抑制剂在茭白施肥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667 m2添加脲酶抑制剂105 g,硝化抑制剂300 g。能显著提高茭白产量21.60%,提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调整养分占比,提高收获指数,抑制护茭白用浮萍的过度生长。因此,在黄岩区茭白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施用含这两种肥料添加剂的缓释肥。  相似文献   
318.
为提高无核抗病、优质葡萄新种质的选育效率,以无核欧洲葡萄品种作母本,中国野生刺葡萄‘塘尾’、‘雪峰’、山葡萄‘双优’及欧山杂交品种‘北醇’做父本,利用胚挽救技术对取样时间和培养基进行优化;用分子标记筛选后代的无核与抗病性状。结果表明:(1)15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果实13341个,接种幼胚珠8589枚,幼胚发育胚1338枚,平均胚发育率15.59%,正常成苗234株,平均成苗率2.73%,‘红宝石无核’ב塘尾’组合胚挽救效果最好,胚发育率为40.17%、成苗率7.76%和成苗植株数178株。(2)‘火焰无核’×北醇’授粉后42天取样,胚发育率(11.37%)和萌发率(3.52%)为最高。‘京可晶’ב北醇’授粉后38天取样,胚发育率(4.3%)和萌发率(1.08%)为最高。(3)以MM3为基础培养基,外源添加3 mmol/L的腐胺,‘红宝石无核’ב塘尾’获得胚发育率(55.83%)和成苗率(20%)为最高。(4)4个自然授粉的品种(‘昆香无核’、‘美丽无核’、‘红宝石无核’、‘赫什无核’),其胚珠在E20A培养基中更有利于幼胚发育率提升。(5)使用葡萄无核标记SCF27-2000和GSLP1-569、抗霜霉病标记S294-369和S382-615及抗白粉病标记OPY13-661进行筛选,杂种后代中有16株同时携带无核且抗霜霉病与抗白粉病特异性条带。该试验为无核葡萄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材料,将为进一步开展中国野生葡萄育种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19.
为了验证单双季茭白的轮作模式效益,本试验比较了双季茭品种秋冬季不同时期、不同分墩株数移植对夏茭分蘖苗抽发、商品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及单季茭轮作品种搭配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移植时期以适当早栽为宜,宜在秋茭采收结束后的10月下旬或11月前移植。分墩移植时每墩株数不宜过少,每墩株数宜在5株以上。轮作时单季茭品种宜选用中迟熟品种。其中八月茭和金茭6号667 m2产值达5 888.8元和5 556.0元,分别比对照增加1 957.6元和1 624.8元,增幅达49.80%和41.33%,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0.
为了筛选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在长葛和原阳试验基地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000、64500、67500、72000、75000株/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豫单132’的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高,茎粗减小;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整体呈降低趋势,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在67500株/hm2时产量表现最高,呈近似抛物线状分布。因此,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这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