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国以来,山西省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98年与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6.1倍,总产提高5.3倍,但仍不能满足山西人民对小麦的总需求,每年约有10亿kg的缺口。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省小麦面积下降了26%,小麦总需缺口继续拉大。由此提出,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技术路线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种植业,我们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对山西省小麦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小麦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2.
节水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丰61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临丰615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的分析,剖析了临丰615具有的抗寒、节水、早熟、抗病、丰产性好的特征特性,以及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稳产性的遗传背景。同时对今后选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对高产条件下冬小麦新品种晋麦60的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等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生育进程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而集中、千粒重较高的特点,同时根据其生育特点,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4.
冬小麦抗旱性遗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狭义遗传力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  相似文献   
85.
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具有许多对六倍体小麦(普通小麦)有用的性状。业已发现2个野生近缘二粒小麦(P1428042和P1428109)的叶片大小相近,但单位叶面积的净CO_2同化率(A)相差约30%。为了解释它们与六倍体普通小麦(TAMW-101)之间光合率的差异,用每个基因型新展叶测定了CO_2(空气中氧气浓度20和210ml/L)、光、湿度、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蔗糖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的CO_2、光、湿度水平下,P1428109的A值高于P1428042的。P1428109叶片的Rubisco活性高于P1428042的。P1428042叶片蔗糖浓度高于P1428109。而2个野生二粒小麦间无解剖学上的差异。因此,2个野生二粒小麦的光合差异是生物化学的,而不是解剖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
旱地小麦品种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晋南麦区和黄淮麦区旱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骨干品种 12 0 5 7、晋麦 33号、晋麦 4 7号主要性状的年度变异、丰稳性的遗传效应和品种的衰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品种的丰稳性在于其变异大的成穗数和稳定的穗粒重 ;品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抗性的丧失 ;并将品种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优势期、品种—环境适应期和衰退期 ;认为任何品种都具有时空效应。  相似文献   
87.
小麦主要种植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分通常是限制因子.植物利用有效水分保持地上部发育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根系.在营养生长期,虽然土壤剖面上层的水分可以利用,然而在半干旱气候中,籽粒灌浆期常常无水可用,只有深层根系才能促进籽粒灌浆(Behletal,1986).弄清基因型根系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弹性,作为雨养条件下的适应性与地上部发育的机理,将有助于小麦育种者为既定环境培育相应丰产的品种.本研究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探讨了春小麦突变体及其母本品种根系的分布和地上部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88.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抗旱性的鉴定研究和某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效果的分析,将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为旱肥型、旱薄型、水旱兼用型和水地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为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以及在育种上有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在非灌溉或雨养环境下,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作亲本,配制一套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各性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其杂种优势大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而优势的方向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的共同作用。基因非加性效应对优势大小和方向的影响依赖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  相似文献   
90.
山西省小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本文根据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的发展现状,对山西省三大麦区的小麦育种目标、品种改良策略、良种的换代及在生产上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及育种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