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儋州、白沙、琼中(岭头、新伟)、五指山等茶场的茶树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共鉴定海南省茶树害虫(螨)100种,分属于蜚蠊目、等翅目、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缨翅目、蜱螨目共10目40科,并记述了每种害虫的分布及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香蕉根颈象甲在海南香蕉上的产卵特性,指导田间防控技术,室内研究了香蕉根颈象甲成虫对寄主植物、叶鞘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及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产卵率。结果表明,在巴西蕉和泰国蕉上,香蕉根颈象甲的产卵率分别为32.87%和30.93%,均显著高于台蕉、大蕉、皇帝蕉和粉蕉;香蕉根颈甲成虫嗜好在香蕉假茎中部叶鞘产卵,在第2层叶鞘的选择性最高,选择系数为45.78%,显著高于其它几层叶鞘的选择系数;分别提供腐烂和新鲜的香蕉假茎让香蕉根颈象甲产卵,周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粒和2粒,可见,香蕉根颈象甲喜欢在腐烂的假茎上产卵。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宿主昆虫体壁穿透和体内定植过程中分泌了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两种胞外几丁质酶,但二者的作用分工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菌株胞外总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表达水平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以期明晰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在菌株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分工。结果表明,菌株胞外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但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不同。菌株间Bbchitinase 1表达水平与菌株侵染毒力(MMT和LT50)呈显著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却与侵染毒力不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具有显著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能结合不同的配体蛋白,参与不同的代谢过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均上调表达;但Bbchitinase 1仅在侵染家蚕的体壁穿透阶段显著上调表达,而Bbchitinase 2在芽生孢子生成阶段和菌丝大量增殖阶段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说明,Bbchitinase 1可能参与菌株侵染早期的侵入钉形成和体壁穿透过程,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可能参与侵染过程中的芽生孢子发育和菌丝大量增殖代谢调控。本研究明晰了球孢白僵菌不同几丁质酶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分工,建立了以Bbchitinase 1基因表达水平判定菌株毒力的数学模型,为高毒、高稳定性球孢白僵菌生防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提升绿色生态防治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近年来为害海南岛芒果树的新害虫种类,笔者自2003年11月以来,以海南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五指山、三亚等地的芒果园为重点,对海南岛芒果树害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经鉴定发现海南岛芒果树新害虫种类共90种,分属于蜚蠊目、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共9目,47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镉毒性与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将采自山西省原平市的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镉的LD50急性毒性实验,并对所研究个体进行等位酶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中华稻蝗种群LDH、GPI、PGM和ME均为多态基因座位。在LDH、PGM、ME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个体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PGM及ME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预期值,且LDH、PGM、ME为杂合体缺乏(F〉0);在GPI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GPI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H-形)平衡预期值,而GPI为杂合体过剩(F〈0)。中华稻蝗在这4个基因座位具有较高的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2.5),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14~0.325)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1~0.496)。结论:由于中华稻蝗种群不同基因型对Cd^2+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导致其不同基因型死亡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 Bondar)是木薯产区重要的毁灭性害螨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具有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本文利用MaxEnt软件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该虫存活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预测了木薯单爪螨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在104个木薯种植国家或地区中,除了非洲北部和亚洲部分木薯种植国外,该螨在其余国家或地区的生存适宜值均大于10,为该螨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监测对保护当地木薯种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山西晋源、阳明堡和陕西杨桥镇3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对马拉硫磷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3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稻蝗的LD50值由低到高依次为:8.14(山西晋源种群)、14.02(陕西杨桥镇种群)和17.35(山西阳明堡种群),且山西晋源种群的毒力回归线斜率b值(4.07113)显著高于山西阳明堡种群(2.62049)和陕西杨桥镇种群(2.86311)的b值。此外,以山西晋源种群中华稻蝗为试验对象,测定并比较了马拉硫磷、锐劲特和氯氟氰菊酯3种农药的急性毒性。3种农药的LD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锐劲特(0.12μg·g-1)、氯氟氰菊酯(0.53μg·g-1)和马拉硫磷(8.14μg·g-1),且锐劲特和马拉硫磷的斜率b值(5.19182和4.07113)显著高于氯氟氰菊酯(2.19430)。  相似文献   
18.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辣椒、番茄、莲雾、番木瓜和番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东方、昌江、澄迈、海口等农场和瓜菜生产基地,并且各瓜菜品种种植面积因市场价格影响年份间波动较大;调查共查获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68种,包括害虫32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20种,其中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17种;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危险性有害生物25种;桔小实蝇、螺旋粉虱、烟粉虱、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进行了不同光照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薯单爪螨需要光照时间长于10h才可正常完成发育与繁殖,其中12~14h为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的适宜光照时长.光照主要通过影响卵和前若螨的发育历期影响木薯单爪螨总发育历期,对幼螨和后若螨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木薯单爪螨总发育历期呈逐渐缩短趋势.光照时间为12h和14h时,后代卵孵化率可达100%,光照小于1Oh木薯单爪螨后代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成螨寿命显著缩短;随光照时间从6h延长至14h,木薯单爪螨平均每雌产卵量逐渐增加,随后开始缓慢降低.光照对木薯单爪螨后代性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使用“扫虫光”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探讨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安全性,以辣椒品种‘苗丰三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就“扫虫光”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处理前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势、移栽后辣椒株高、主茎粗、叶宽、分枝茎长、花蕾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苗移栽时用“扫虫光”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浇灌植株或30 kg/hm2、45 kg/hm2、60 kg/hm2处理土壤对地下害虫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处理过的植株生长正常,且处理后30天均未发现存活的地老虎、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及其为害;移栽时用“扫虫光”500倍液浇灌植株,虽然对地下害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植株生长畸形;移栽时用“扫虫光”2500倍液、3000倍液浇灌植株或15 kg/hm2处理土壤均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为害。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简便等因素,移栽时用“扫虫光”1000~2000倍液浇灌植株或30 kg/hm2处理土壤可广泛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