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珠江三角洲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珠江三角洲平原20个农田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包括高锰酸钾氧化碳(POXC)、不同浓度硫酸氧化的有机碳组分(CF1、CF2、CF3和CF4)、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含量变幅为1.88~52.78 g kg~(-1)。SOC、CF1、CF2、CF3、POXC、FAC、HAC含量均在耕作层(Ap1)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87、7.29、4.32、2.57、0.58、1.72、2.60 g kg~(-1),在水耕氧化还原层(Br)中最低;CF4和HMC含量在Bg层土壤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32、15.03 g kg~(-1)。Ap1、Ap2、Br、Bg层中POXC占有机碳比例平均值分别为3.2%、3.3%、3.5%、3.6%,活性有机碳(CF1+CF2)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分,在各发生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均60%。土壤腐殖质以HMC为主,所占比例约80%。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
免疫学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综述免疫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特别对应用最广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高度敏感的免疫聚合酶链式反应(Immuno-PCR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3.
罗浮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玉清  贾重建  卢瑛  唐贤  王超  邱竞驰 《土壤通报》2021,52(5):1009-1019
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罗浮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代表性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发生特性,确定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系统分类,并在高级分类单元级别上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之间的参比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干态色调主要为10YR,质地属壤土大类,粉黏比为0.42 ~ 2.62,多数剖面土壤粉黏比小于1.0;土壤酸性强(水浸提pH 3.69 ~ 4.94),CEC为4.43 ~ 25.68 cmol (+) kg?1,盐基饱和度(2.27% ~ 16.25%)低,交换性酸(1.35 ~ 6.41 cmol (+) kg?1)以交换性Al3+为主,多数土层铝饱和度超过了80%;土壤矿质元素以Si、Al、Fe为主,黏粒硅铝率(Sa)、黏粒硅铁铝率(Saf)均小于2.0,各剖面B层Al、Fe、P、Ti在黏粒中富集明显,Fe富集率稍大于Al;在土壤垂直带谱上,湿润富铁土一般分布于800 m以下,常湿富铁土介于800 ~ 1200 m,常湿雏形土在1200 m以上。罗浮山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铁铝化特性,具有有机碳累积明显、酸性强、盐基饱和度低、铝饱和度高等特点;归属为2个土纲、3个亚纲、4个土类和6个亚类。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不同采卵季节、供体牛年龄和连续采卵时间3个因素对水牛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择3~12岁、体重400~700 kg的尼里拉菲水牛52头(其中3~7岁40头、8~12岁12头),根据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分组,分别观察不同采卵季节、供体牛年龄、连续采卵3个月以下(包含3个月)和3~9个月时间对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的头均卵母细胞数、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均高于春季(P<0.05)和夏季(P<0.01),且夏季的头均卵母细胞数、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均低于其他季节(P<0.01);3~7岁牛的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比8~12岁牛的多1.78枚(P<0.05);活体连续采卵时间在3个月以下(包含3个月)的卵母细胞可用率比连续采卵3~9个月的多8.03(P<0.01)。可见,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水牛活体采卵,但秋、冬季进行活体采卵较为适宜;3~7岁年龄段牛做供体的活体采卵效果更佳;卵母细胞可用率会随着连续采卵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建议同一批牛连续采卵不超3个月。  相似文献   
85.
黄体释放的黄体酮对母畜发情周期、启动发情行为和维持妊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黄体是否影响胚胎移植效果有着不同报道。本文以探究黄体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为主线,查阅大量文献,归纳黄体的检查和级别判断方法,分别分析黄体大小、黄体位置、黄体质量和黄体生产溶解过程激素水平与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关系,为提高胚胎移植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生产上常通过B超扫描结合直肠检查法判断受体牛黄体发育和位置作为能否移植的依据;由各学者研究结果可见,不同直径黄体的胚胎移植受胎率差异不显著,为提高受体牛的利用,在对受体牛黄体大小选择时可适当放宽标准;胚胎移植到黄体同侧的受胎率比移植到黄体对侧的高,另外,可能因为操作者左右手操作习惯不同,发现左侧黄体移植受胎率比右侧的要高;较多学者认为质量好的胚胎选择黄体质量好的受体移植才能得到更高的受胎率;胚胎移植后能否成功受孕,还与黄体生成溶解过程中孕酮含量及孕酮与雌二醇的比例等有关。  相似文献   
86.
解冻方式对乌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解冻方式(微波解冻、流水解冻、常温解冻和低温解冻)对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解冻方式的解冻时间、解冻损失率、持水力、肌原纤维蛋白浓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质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感官评价,确定对乌鳢品质影响最小的解冻方式。结果发现,微波解冻耗时最短,其次是流水解冻,但微波解冻后汁液损失率最大,持水力最弱;常温解冻后的各项指标的结果都比较差;低温解冻的汁液损失率最小,持水力最好,TVB-N值和TBA值最小;此外,低温解冻后鱼肉咀嚼性和硬度较好,感官评价最好,但是低温解冻耗时最长;而流水解冻后的鱼肉品质仅次于低温解冻,解冻时间约为低温解冻的1/3。综合实际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流水解冻较适合作为乌鳢的工业化解冻方式。本研究可为乌鳢的原料处理与加工、高品质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探明香蕉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种植面积广泛的双季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添加0.5%、1.0%和2.0%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阐明添加不同比例的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碳库组成和碳库管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蕉秆能提高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系数(ASI),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降低了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ASI,增加了PADELT。添加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EOC)含量,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Kos),其中香蕉秆处理对EOC的提高更显著,而香蕉秆生物炭处理对TOC的提高更显著。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处理分别通过提高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碳库指数(CPI)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壤EOC占比,而非TOC含量。研究表明,添加香蕉秆更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土壤EOC的积累,2.0%香蕉秆添加比例具有最佳的土壤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为鉴定水牛长链脂酞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fatty Acyl-CoA synthetases,ACSLs)的家族成员并探究该基因家族在泌乳方面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水牛ACSL基因家族进行了motif、基因结构分析、共线性分析、不同物种系统进化分析,运用qPCR技术检测ACSLs在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水牛ACSL基因家族共有5个家族成员并分别命名为bbu.ACSL1、bbu.ACSL3、bbu.ACSL4、bbu.ACSL5和bbu.ACSL6。染色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bbu.ACSL1位于1号染色体,bbu.ACSL3位于2号染色体,bbu.ACSL4位于25号染色体,bbu.ACSL5位于23号染色体,bbu.ACSL6位于9号染色体。这5个ACSL氨基酸数在699~722 aa,所有蛋白的等电点除ACSL6外均大于7.00。Motif分析发现,除ACSL3和ACSL4缺少motif8外,其余均含有预测出的Motif 1~10,且排序相同。物种内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牛和普通牛中均不存在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种间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牛ACSL与普...  相似文献   
89.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酸化特征可为缓解和治理赤红壤区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4种土地利用方式(菜地、果园、水田、林地)的赤红壤区土壤样品,测定了表层(0~20 cm)和表下层(20~40cm)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田间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果园表层土壤pH显著低于林地,果园表下层土壤p H显著低于水田和林地;菜地、果园土壤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水田和林地;果园表层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与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低于自然林地,菜地表下层土壤盐基饱和度显著低于水田;与水田和林地相比,菜地和果园的酸化更严重,酸缓冲能力更低。不同土地利用下施肥、复种指数以及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气候与母质相似地区土壤酸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欧锦琼  卢瑛  胡丹心  周志军  秦海龙  熊凡  阳洋 《土壤》2023,55(6):1336-1346
为明确广西岩溶地区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挖掘20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结果表明,大多剖面出现明显的复钙现象。供试剖面的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归属为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潜育、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复钙、铁聚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7个亚类,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可划归出17个土族和续分为20个土系。考虑广西地区水耕人为土耕作层Ap1碳酸钙相当物含量往往低于犁底层Ap2的现象,而现行水耕人为土复钙亚类的检索中“表层土壤”的“表层”不尽明确而可能导致的亚类误判,建议将其修改为“水耕表层(耕作层或犁底层)土壤”;另外,由于实际调查发现广西地区的一些铁聚水耕人为土也具有复钙特征,建议在检索中增设复钙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