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4篇
  31篇
综合类   42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新疆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1.1新疆土地面积辽阔,但沙漠、砾漠,戈壁,盐漠,裸岩等目前尚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大,约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8.24%。农业已利用土地面积只占全疆土地面积的46.74%,是全国土地利用率最低的省区之一。在农业用地中,牧业用地面积最大,占80%以上,而种植业用地较少。林业用地更少。  相似文献   
32.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7年蓄积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到99.5%。  相似文献   
33.
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分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4份患临床型乳腺炎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初步生化反应鉴定 ,检出肠科细菌 12株 ,检出率为 35 .3% ;球菌2 6株 ,检出率为 76 .5 % ;酵母菌 9株 ,检出率为 2 6 .5 % ;另有 7份乳样在分离培养过程中未见有细菌生长 ,占总检样的 2 0 .6 %。  相似文献   
34.
施丰乐与PP2003在小麦上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根据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Whe株非结构蛋白质1(NS1)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PCR从实验室保藏JEV Whe株中克隆NS1全长序列,并将其插入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NS1-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经IPTG诱导,得到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质His-NS1。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质分子量为46ku,大量表达于上清中。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His-NS1蛋白质,经Western-blot检测,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JEV NS1的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在城市建设中,土地的收购、储备、出让行为,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非常直接,极其关键。因此,要规范土地收储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利用纯化后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E-Ⅲ抗原域蛋白,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7.5 μg/mL,血清抗体稀释度为1∶4,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5 000,封闭液和稀释液用含0.4% BSA的PBST.采用该方法对1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商品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达到90.00%.因此,该研究建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决欧李枝条等农林废弃物农业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以欧李枝条、玉米秸秆、牛粪沼渣和河沙为原料,将基于欧李枝条复配的6种基质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研究了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保温、保水、保肥性能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所有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欧李枝条∶玉米秸秆∶牛粪沼渣∶河沙=1∶1∶1∶1比例为基础的复配基质C1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水及保肥性能,并且能够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主成分分析表明,C1是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维持基质质量的最佳配方,该研究为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新型蔬菜栽培基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植株体内磷含量在分蘖末期最高,为1%左右,此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到完熟期降至一生中最低值,为O.3%左右。春小麦一生中磷素吸收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拔节盛期至孕穗期,且因不同密度、施肥处理表现出一定差异;高密度及高施磷处理下吸收磷素较多,不施肥处理吸收最少。春小麦一生中,磷素的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符合Logistic方程。磷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孕穗之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鞘中,此后逐步向穗和籽粒中转移,到完热时,籽粒中磷素含量占全株的60%~78%。  相似文献   
40.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