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CEA亲和层析法对家蝇AChE进行纯化,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ATChI浓度、DTNB浓度对AChE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纯酶和粗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CEA纯化倍数为672.36,产率为34.68%;当温度为35℃时,粗酶和纯酶的AChE活性最高;当pH=7.2时,纯化后AChE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pH的升高AChE的活性反呈下降趋势;当pH=7.8时,粗酶AChE活性最高;当底物浓度的2 500 umol·L-1时,纯化AChE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底物浓度为l 500 μmol·L-1时,粗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粗酶和纯化的AChE活性的两个波峰出现在DTNB浓度为0.2 mol·L-1和0.4 mol·L-1时;仲丁威、乙酰甲胺磷、速灭威、甲胺磷、毒死蜱、克百威、抗蚜威、灭多威和辛硫磷等9种杀虫剂对粗酶和纯酶AChE的IC50比值都大于6,甲萘威对纯酶和粗酶AChE的IC50比值为4.826,二嗪磷的为1.184,三唑磷的为0.099.  相似文献   
22.
采用生物测定与生理生化方法,研究不同杀虫剂胁迫下小白菜B.campestris体内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以及对黄曲条跳甲(P.striolata)取食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虫剂处理对小白菜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显著.统计分析表明,杀虫剂处理后,黄曲条跳甲对小白菜的取食与植株体内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小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3.
黄曲条跳甲对敌敌畏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敌敌畏进行连续2次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汰选,以获得中高抗个体,并测定汰选种群和对照种群的药剂敏感性,以及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及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敌敌畏汰选种群的LC50略高于对照种群,羧酸酯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008 1,米氏常数Km为0.617 9,均明显小于对照种群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0.084 9)和米氏常数(Km=2.369 9);敌敌畏汰选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为0.007 4 OD412· insect-1· min-1,低于对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0.009 6 OD412· insect-1· min-1),且差异显著;敌敌畏汰选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比活力为0.005 0 OD340· insect-1· min-1,高于对照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比活力(0.003 6 OD340· insect-1· min-1),二者差异显著.说明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提高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4.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惠安番石榴园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节肢动物共采集到2纲、16目、100科总计218种,其中害虫116种、天敌61种、中性昆虫41种。害虫优势种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天敌优势种为细纹猫蛛Oxyopes macilentus L.Koch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特征随季节的更替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25.
锐劲特拌种处理防治晚稻早期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在福建省晚稻田利用25%锐劲特胶悬剂拌种进行防治晚稻早期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播种后14d,锐劲特40ml/hm^2,100ml/hm^2,200ml/hm^23种剂量拌种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均达98.8%以上。药后38d200ml/hm2处理的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达87.3%。本田期药后61d锐劲特200ml/hm^2,100mhm^2两种剂量拌种处理对二化螟防铲达61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 ,我省龙眼病虫害发生严重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种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致使果园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笔者从 1 991年~ 1 999年在全省范围内调查龙眼园害虫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时发现 :福建省龙眼园蝽类为害日益严重 ,在局部地区造成龙眼嫩芽、幼叶枯死 ,幼果和果实脱落 ,严重影响了龙眼的品质和产量。现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供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参考。1 实验室观察与田间调查在实验室自然条件下观察各虫态变化情况。在田间选择 4个代表品种 :立冬本、苗翘、闽焦、乌龙岭 ,每品种选择 5株 ,调查各种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28.
福建省小菜蛾田间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与时间条件下的小菜蛾进行不同种类杀虫剂的田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9个地(市)点的小菜蛾对6大类12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种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29.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共发现福建省龙眼园天敌144种,隶属于2个纲12目54科,包括昆虫纲10目43科100种,蛛形纲2目11科44种;其中以蛛形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的种类数较多,分别占全部天敌种类的29.17%、24.31%、18.75%和9.03%;按作用方式分为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其中属捕食性天敌的种类有119种,寄生性天敌的有25种,分别占全部天敌种类数的82.64%和17.36%。  相似文献   
30.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瓢虫的毒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选择指数分别为11.10、10.36,对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0.05、7.06;氟虫腈、阿维菌素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高效氯氰菊酯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83和1.43,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但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较低;毒死蜱对2种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指数分别为0.42和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