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68篇
  67篇
综合类   548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51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山西省甜糯玉米及其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与之相关的品种选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分析了从2001年以来山西省通过审定的甜糯等特用玉米新品种及其育种技术发展情况,希望能为甜糯玉米育种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2.
为探究重庆烟区氮锌配施对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碳氮代谢、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云烟116’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肥水平(N1:常规施肥、N2:常规施肥减氮 8%)+锌肥水平(Zn1:0 kg/hm2、Zn2:15 kg/hm2)的2因素2水平试验。分析不同氮锌配施对烟草根系形态特征(根毛超微结构和根条数)、生理特性(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氮锌配施处理间不定根条数、根系活力、根系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常规施氮量条件下配施锌肥,烟草根毛发生数量和根条数逐渐增加;锌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理特性。适宜的氮锌配施有利于烟草根条数、根系生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增加。N1Zn2处理条件下的烤后烟叶产量最高(2074.66 kg/hm2),产值最高(48982.72元/hm2),主要化学成分较其他各处理更为协调,并且从氮锌配施交互作用考虑烟草根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产量,选择适宜的氮锌配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还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烤后烟叶品质。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氮锌配施条件下最适宜的肥料施用量为常规施氮量90 kg/hm2、施锌量15 kg/hm2。  相似文献   
973.
为探究温度胁迫对广义虾脊兰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淡红离翅兰、银带虾脊兰、三褶虾脊兰及长距虾脊兰为材料,测定并分析其在低温胁迫(10℃)、室温(25℃,CK)和高温胁迫(35℃)下的叶片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相比于室温,低温胁迫下此4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  相似文献   
974.
流胶病是核果类果树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小枝条、果实也可为害。桃树一旦得此病,树势日趋衰退,叶片变小变黄,树皮开裂,严重时枝枯园毁;果实受害,停止生长,品质下降,无食用价值。1症状发病初期病部微肿,暗褐色,表面湿润,并不断流出粘稠的胶液,尤其雨后流胶现象严  相似文献   
975.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意义重大,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需对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反复验证以优选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方法。由于NY/T 1121.14—2006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较差,亟须优化其提取、测定条件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鉴于此,主要探究了沉淀剂的状态、品牌及线性拟合方式对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硫标准曲线改用现用现配的40 g/L氯化钡溶液定容可显著提高标准曲线的线性,使其相关系数r>0.999,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同时本实验室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土壤有效硫进行方法验证、对比,比浊法、ICP-OE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20、0.80 mg/kg,均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均可用于土壤有效硫的测定并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比浊法适用于测定低含量(<48 mg/kg)样品,ICP-OES法适用于含量范围在0~150 mg/kg的样品。结合本实验室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建议将ICP-OES法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效硫测定的首选方法,以...  相似文献   
976.
豫西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豫西旱地对小麦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平播(CK)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三种种植方式都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白天,秸秆覆盖、沟播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夜晚;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的保墒作用表现在小麦拔节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沟播可增加旱地小麦的次生根、分蘖、叶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其增产效应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沟播>平播。与平播相比,前三者的增产幅度分别达17.8%、16.6%、12.0%。  相似文献   
977.
灌浆乳熟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灌浆乳熟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3个处理水平,处理H1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水势为0,处理H2土壤水势-30 kPa,处理H3土壤水势-50 kPa,以水稻灌浆乳熟期保持水层作对照(CK)。结果表明,处理H1有效穗数与CK无差异,千粒重比CK高10.4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处理H1比CK高12.7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稻灌浆乳熟期保持土壤湿润,增加了水稻粒重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978.
通过藜芦碱与矿物油混合使用,评价其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藜芦碱1000倍混合矿物油200倍后;药后14 d开始显示出正增效作用。随着药后时间延长至30 d,增效效果更加明显,相比于单用藜芦碱1000倍增效百分达到27.47%,同时,藜芦碱500倍混合矿物油200倍处理增效百分比可达到41.44%,而在1~7 d内却显示出负增效。尤其是药后1 d。藜芦碱1000倍混合矿物油200倍处理药效降低35.09%,而藜芦碱500倍混合矿物油200倍处理药效降低17.91%,而在药后3~7 d药效降低3.11~8.22%之间。因此藜芦碱混合矿物油后可以增加其对柑橘红蜘蛛的持效作用。  相似文献   
979.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化猪场患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采用K-B琼脂法对73株HPS浙江株进行了18种临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同时应用PCR技术对11个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磺胺类耐药的分离株比例高达86.30%,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耐药的比例分别为65.75%,60.27%,50.68%,50.68%,46.58%,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仅为28.77%。 PCR分析显示:97.26%的菌株中检测到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占84.93%。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1b的检出率为76.7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的检出率为65.75%,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的检出率为45.2%和10.96%,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CmLA、Cat1的检出率为15.07%,8.22%,58.9%,四环素类耐药基因 TetA和 TetB 的检出率为4.11%和49.3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1的检出率为35.62%,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的检出率为1.37%。耐药基因型和表型符合率为:磺胺类62.07%,β-内酰胺类74.29%,氯霉素类81.48%,四环素类75.00%,大环内酯类0,喹诺酮类75.68%,氨基糖苷类72.09%。因此,HPS在浙江规模化猪场对临床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通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确定耐药菌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0.
推进水稻机插秧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发展成效显著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09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44亿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5.3%,低于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其中水稻机耕水平为82.4%,机械化栽植水平16.7%,机收水平56.7%。在水稻生产主要环节中,水稻机插秧水平最低,但近几年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主要有5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