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叙述糯玉米的由来、传播与生产上应用简况.在论述糯玉米资源的同时,介绍糯玉米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研究的要点.最后讲述育种方法并结合株型与品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以玉米DNA拓扑异构酶Ⅰ基因Top1的克隆为例,发展了获得玉米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的3种辅助策略:逐步展示法、保守结构域策略和BAC途径,并对这3种策略的效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3.
采用同源克隆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反应策略,对玉米DNA拓扑异构酶基因Top1片段进行克隆。结果表明:所克隆基因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DNA拓扑异构酶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Top1在玉米胚乳中表达量最高,在玉米其他组织中也有表达。对玉米自交系1145 BAC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Top1基因的阳性BAC克隆。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以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不育细胞对杂交种株高均有极显著增高效应,Y1-1型不育细胞质虽使杂交种株高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S型,Y1-1型、C型3种不同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穗位高有增效作用,但C型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25.
多叶型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叶型玉米具有较多的穗上叶片数与高效的光能利用率,是株型育种与高光效育种的优良材料,同时也是青贮饲用玉米育种的宝贵种质。本文介绍了多叶型玉米的植株特征、产量生理特性、玉米多叶性状的育种应用与遗传研究的概况,并对多叶型玉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多叶种质的育种实践与多叶性状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概述玉米子粒色素在糊粉层受多对基因控制.紫色糯玉米的遗传较为复杂,早年,麦克林托克(Mclintock, B.)指出的跳跃基因,在80年代探明这类跳跃基因导致的玉米花斑色突变,实质上是受转座子控制.紫糯玉米青穗市场的需求与紫糯玉米色素的遗传形成了矛盾,难以克服.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7.
简要介绍了笋玉米的来历与概念。对笋玉米如何利用突变基因做了分析,以供选用。在育种途径着重论述了无花丝种质的应用,最后阐述了笋玉米栽培要点及对笋玉米开发市场的展望。  相似文献   
28.
以2组核背景相同的玉米正常杂种、不育杂种和恢复杂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鉴定育性。同时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二核早期和散粉前花药中的脂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指出:玉米中强恢复基因Rf4能完全恢复C型和Y_(Ⅱ-1)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较稳定,不易受温度影响。在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杂种花药中的3种同工酶酶谱与正常杂种差异很大,而恢复杂种的酶谱基本上同正常杂种,仅有个别谱带与不育杂种相似。C型和Y(Ⅱ-1)型不育胞质在脂酶和过氧化物酶酶谱上的表现完全一致,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上却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29.
玉米不同节间含糖量与全茎秆含糖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牧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逐年增加.青贮玉米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和良好的饲料转化率,是草食家畜重要的饲料来源.目前,国内每年要种植1667×106 hm2青贮玉米才能满足草食家畜的需求[1].预计今后几年内,国内每年对青贮玉米的需求将达到400×106hm2[2].  相似文献   
30.
于玉米雄穗始花开始,利用手持糖度计(PAL -1),分7个时期测定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研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茎秆糖含量总体表现为递增,并且有低一高—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节位上升,从基部到顶部不同节间糖含量变化较复杂,自交系98A - 04和义6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自交系新单053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与新单053株高较矮,节间较短有关.(3)在2/3乳线期,籽粒产量对茎秆糖含量积累无显著影响,棒3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积累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