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以提高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及栽培效果为目的,用嘉定钱门塘的古蜡梅为起始材料,进行了无菌苗诱导、快速繁殖、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Read、WPM、N6;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mg/L2iP、0.2mg/L IAA、0.5 mg/L GA3和1.5~5.0mg/L PVP可提高古蜡梅的繁殖系数和抑制外植体褐化;适当降低快繁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可以防止玻璃苗的发生;添加0.5mg/L IBA和0.05mg/L NAA可使古蜡梅组培苗的生根率在75%左右.试管苗移栽前进行1~2d的炼苗和移栽后2周内保湿防晒可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可以促进试管苗健壮生长;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提高试管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32.
古腊梅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腊梅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得到了高质量的适合于AFLP分析的DNA。同时对古腊梅AFLP分子标记体系进行了优化,通过对酶切连接反应体系、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调整,对聚丙烯酰胺凝胶和银染方法的改进,最后得到了适合古腊梅的AFLP分子标记分析体系。应用此体系对古腊梅和100多份腊梅材料进行AFLP分析,发现古腊梅与其他腊梅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条带。  相似文献   
33.
大田抗虫棉对棉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于2001年在阜宁县开发区黄舍村三组棉田内进行,粘土,pH值为7.9,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水稻.4月5日播种,双膜栽培,5月12日移栽,地膜移栽,6月初现蕾,苗壮而齐,生长势强.该试验设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苏棉12号、苏棉15号、苏棉9号共4个处理,每处理面积分别为667m2,每小区8行,行距0.6m,株距0.15m,宽窄行种植.试验区分别于6月10日和7月15日用10%吡虫啉和15%哒螨灵常规量控制棉蚜、红蜘蛛用药两次,全生育期内未施其它任何药剂.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10株,定点定株调查,从5月15日开始,到9月10日结束,系统调查棉虫及其天敌的消长情况,各代结束前,每处理调查100株,观察虫量与被害的关系,每代调查残留虫量2~3次,与常规棉田比较,其发育进度的差异,观察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34.
:以甘蓝型油菜2105、2107、2109和2117品系的种子无菌萌发后扩繁获得的二倍体无菌苗和小孢子培养所获单倍体再生植株扩繁形成的单倍体无菌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NaCI浓度胁迫对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茎端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0.4%NaCl导致供体材料的鲜重增加率上升;0.8%NaCl显著降低供体材料的增殖率,NaCl浓度升至1.2%~1.4%时,供体材料的存活率明显下降.NaCl胁迫对单倍体材料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二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35.
三倍体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存在非整倍性变异,变化范围为2n=27~30。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鉴定,发现在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含有45S rDNA,并且都位于着丝粒部位。这3条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强弱不一,两个染色体在45S rDNA区杂交信号较强,且易伸长呈线状结构,杂交信号较弱的一条染色体可能由于45S rDNA含量比较少,所以这一区域染色体很易在分裂中"拉长"并断裂,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36.
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激励与评价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指出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的特征,并从构建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团队、完善激发农业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总结探讨了激发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实施方式和管理经验,以助推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7.
<正>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找准合式的模式,立竿见影,效益大增。为进一步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更上新台阶,现结合本地蔬菜生产实际,向广大菜农及蔬菜种植大户提供一种适用性强、效益好的种植模式:大棚茄子、西兰花、鲜玉米、青蚕豆循环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行情。该模式栽培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8.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新安县作为项目县之一,全面普查了辖区内 10 个乡镇,200 余个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同时查阅统计了新安县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 3 个时间节点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并进行分析,发现新安县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地方品种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市场培育品种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本次共普查收集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 30 份,针对新安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收集力度、加强保护意识、挖掘地方品种等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超高产群体进行构建研究,并探讨高产群体形成机制。[方法]以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2个水平的行距处理,3个水平的穴距处理和3个水平的穴基本苗数量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等相关指标。[结果]产量与株距和行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穴苗数相关性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株距行距苗数。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最优群体插植规格是行距24 cm×株距12 cm,每穴5株基本苗,产量达到10 473.0kg/hm~2,高产原因主要是群体颖花量增多(4.5×108个/hm~2以上)。超高产群体在生育前期群体茎蘖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7月6日),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2倍),抽穗期成穗率高(85%)。超高产群体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群体质量优[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颖花/叶(cm~2)和单茎茎鞘重均高],在抽穗期-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大、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数/叶和粒重/叶)均高。[结论]以足够穗数为基础,提高抽穗期-成熟期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寒地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40.
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的诱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6-BA是蝴蝶兰诱导类原球茎必不可少的因素,本试验在明确6-BA剂量(10 mg·L-1)的前提下,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16(45)探讨培养基中NAA、肌醇、维生素B1、维生素B6、琼脂粉等5种因素对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是影响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主要因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琼脂粉次之,肌醇的影响程度较弱。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最优组合是NAA 1 mg·L-1、肌醇100 mg·L-1、维生素B15 mg·L-1、琼脂粉8 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