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β -葡聚糖是青稞籽粒的重要品质性状之一,为青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含量的β -葡聚糖具有改善肠道健康、降血糖和血脂、预防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特点。为了给青稞籽粒β -葡聚糖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在对青稞籽粒β -葡聚糖的含量、功能特点、合成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青稞籽粒β -葡聚糖含量的因素、β -葡聚糖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其相关酶和基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为优化西北啤酒大麦施肥措施,研究了减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种‘甘啤7号’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 4 个处理,分别为T1 (N 0 kg·hm-2+P2O5 0 kg·hm-2)、T2(N 50 kg·hm-2+P2O5 50 kg·hm-2)、T3(N 100 kg·hm-2+P2O5 100 kg·hm-2),以当地常规施肥(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啤酒大麦生育期提前,株高、穗长和各茎节长增加,叶片、叶鞘、茎秆、籽粒等干物质质量均较对照降低,导致籽粒产量、纯收益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减少降幅增大,但减量施肥提高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节省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千粒重上升、饱满度(腹径≥2.5 mm)增大。综合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施肥量是提高其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之一,但施肥量过低,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T3对纯收益无显著影响,不仅能降低肥料肥投入量,还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啤酒大麦籽粒品质。该结果为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3.
陇青1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粮草双高型二棱青稞新品种。陇青1号不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强、食用品质优,而且适宜机械化收获,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粮草兼用型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低醇溶蛋白转基因大麦花后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分布及转运的影响,明确大麦花后至籽粒形成过程中氮素的变化规律,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利用前期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低醇溶蛋白转基因大麦为试验材料,以其受体为对照,分析二者分别在不施氮、低氮(160 mg N·kg-1土)、正常氮(230 mg N·kg-1土)和高氮(300 mg N·kg-1土)4个氮素处理下的籽粒产量、生物量及花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转基因大麦的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对照,而株高和千粒重较对照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对照显著增加;即与受体相比,转基因大麦通过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补偿产量配给,实现增产。转基因大麦籽粒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较对照降低0.58%~2.40%;且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转基因大麦各营养器官的氮素含量表现为穗>叶>茎秆,且在穗中氮素含量在扬花期最高。不同时期植株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表现为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说明扬花期是影响大麦氮素再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从良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晾晒清选等方面总结出适宜甘肃不同生态区的啤酒大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以7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连续3年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大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第一茎节长变异系数最大,为56.24%,其次是主穗粒数(44.31%)和单穗粒重(41.50%)。聚类分析将参试大麦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秆―短穗型,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Ⅱ属于大粒―高产型,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中矮秆―大粒―高产型品种选育的亲本,或生产上直接利用;类群Ⅲ可作为长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矮秆多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Ⅴ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建议作为资源材料保存;类群Ⅵ材料属于小粒―多穗型。结合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出以矮秆、强分蘖、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短穗、多粒、长穗的3类大麦种质,并构建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本试验为大麦种质的评价、利用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筛选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冷凉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青稞品种,从甘肃省内外引进5个近年来选育的青稞新品种,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籽粒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青1号在相同水肥条件下未发生倒伏,抗倒伏能力强,克服了多棱青稞抗倒性差、不利于轻简化、机械化收获的难题;陇青1号产量为7 605.71 kg/hm2,较当地农家青稞增产29.2%,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区冷凉区及同类型高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